让艺术成为生活的形式,消除了艺术家与公众之间的界限,即“人人都是艺术家”。 BY:尹丹 尹丹,清华大学博士,青年批评家,策展人,现为四川美术学院艺术管理与策划教研室主任。曾担任四川美术学院西方美术史教研室主任,中央美术学院访问学者。 主要研究或从业方向为艺术史、现代艺术批评、艺术管理,展览策划等。对当代艺术现状及艺术市场动态有较为深入研究。目前有几十篇学术成果发表于国内重要学术期刊,数本著作出版,涉及内容包括艺术史论、国内艺术现状等等。 著作有《言像之间》、《李有行》、《批评的足迹:艺术史及批评文集》、《大学建筑:功能、语义与场所》《拉斐尔素描解析》、《艺术概论》等。 部分讲座及演讲 TED演讲:艺术作为现代生活的救赎 传统资源的去直译化:当代艺术的观念及其策展实践(四川美术学院) 两种批评的声音:后现代主义之后的建筑学立场(重庆科技大学) 批评的领地(北京798) 绘画语言与当代语境中的艺术创作(重庆文理学院) 部分策划展览 首届重庆油画双年展 异托邦:中国传统形态版画展 I art青年艺术计划首展——城市:人的维度 新绘画的趣味与面向 智造重庆:新媒体艺术展 王大同油画艺术个展 马文婷绘画个展 平行:2017年邀请展 云深之处:新媒体艺术展 “抽象与后抽象”绘画展 精神的归处:2017重庆当代陶艺邀请展 视触之域:当代素描艺术邀请展 新绎之星回顾展(2014-2016) 视频链接:https://v.qq.com/x/page/a0181rn3rhu.html 随着历史变迁,艺术源于生活,却渐渐脱离生活。生活节奏的变快和压力的倍增,让我们渴望找到一个出口宣泄压力和紧迫感。我们用旅行作为短暂的逃离,我们在闲暇时间画画、听歌、跳舞,从大众艺术中得到现代生活的救赎。 在尹丹看来,艺术作为现代生活的救赎其实有三个层面:一个是我们去欣赏艺术作品,这是最低的一个层面;第二个是我们去创作艺术作品,这是次一级的层面;第三个层面我想是真正地让我们的生活成为艺术的生活,成为审美的生活。 对尹丹老师更深层次的了解源于一场他在重庆做的ted演讲“艺术是现代生活的救赎”,演讲中他提到了现代文明带给人们好处的同时也带有弊端,这个弊端主要体现在两个层面:一个是功利主义,一个是自由的丧失。并用两个生活的小故事来核心讲述了这两个弊端。 比如讲到功利主义时他说道,你今天约了你寝室的同学:“诶,哥们儿,我们晚上去吃一顿火锅”,出门之前可能你最纠结的一个事情就是,今天是我给钱还是他给钱?我到底要带多少钱?我要带多少钱得全给?你会发现随着现代分工的严密,随着数学在我们的生活中,日益成为一个占据支配作用的意识形态(我觉得这成了一种意识形态),我们的生活日益变得尔虞我诈,我们的感情不再真诚,它依靠一种数学关系在计算,我不知道大家有没有这样的体会。 讲自由的丧失,他说到,处在青春期的同学,晚上喜欢和你的小情人在校园里散步或者偶尔亲热一下,亲亲嘴。你可能在亲嘴之前你就会四处张望——周围有没有摄像头。 在忙碌、功利、异化的现代社会中,我们不仅可以通过欣赏艺术品来作为心灵重要的救赎,更应该艺术地、审美地生活,这也将成为现代社会中诸多心理问题的一剂良药。 每个人,都应拥有属于自己的艺术人生 无论是自己作诗、画画、旅行或者欣赏作品甚至对着窗户发呆,都有别于将工作或劳动当作一种手段。我们的生活是需要一种非功利性的东西,是需要一种审美之境的,是需要一种审美的心胸,需要一种非功利的心理的。有一天希望大家能够拥有一个艺术的生活,拥有一个艺术的人生。 青年批评家&策展人尹丹老师,应华宇/东原·阅境之邀,春风四月天,让我们一起共话艺术的星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