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阐述经济增长拉动因素时,往往会提及投资、消费与出口这“三驾马车”,而其中的出口环节,不仅为制造业、物流、贸易等相关领域带来发展机遇,更能推动本地产业的技术升级和产品创新,提高出口产品的竞争力。
最新数据显示,今年1-5月西安进出口总值1707.88亿元,同比增长10.8%。具体看,出口1143.59亿元、增长16.4%,进口564.29亿元、增长1.0%,机电、高新技术、电动载人汽车产品进出口分别增长17.1%、9%和10倍。
相比两位数增速数值,增长达十倍的电动汽车进出口货值就显得颇为亮眼,是否意味着陕西诞生又一张“出海名片”?
汽车出口创新高,前五个月总量超去年全年
比亚迪西安生产基地
若要探寻汽车出口激增原因,一组海关方面披露的数据,或许能为我们解开答案。
根据统计,1-5月陕西出口汽车11.5万辆、总值176.7亿元,较去年同期分别增长328.9%和160.2%,总量位列全国省份第八。同时两项相关数据被刷新,一是前5个月汽车出口量已大幅超过去年全年的9.3万辆,二是5月单月汽车出口3.2万辆创下历史新高。
整车出口提速带动了汽车零配件出口,前5个月出口总值22.3亿元,增速接近40%。 出口在即的“中国造”新能源汽车
汽车出口种类中,乘用车、商用车分别为9.8万辆和1.7万辆,而电动载人汽车比例又占到乘用车出口的八成以上,达到8万辆,总值101.6亿元。
如此出口量是怎样一个概念?全国同期(1-5月)共出口85万辆新能源乘用车,相当于每10辆中国出口新能源汽车中就有1辆来自陕西。
值得注意的是,西安港已拥有内陆最大规模的整车口岸,累计进出口整车量居全国内陆及沿海港口前列。
西安国际港
这里配备有3条整车检测线,可保证每年15万台的进出口汽车完成检测;智慧化的多层立体室内仓库与地面停车区,能够进行5500台进出口车辆单日存储和作业量。
自2017年5月口岸获批至今,已为比亚迪、吉利、陕汽、长城、沃尔沃、大众等众多汽车品牌提供定制化整车或零部件物流服务。
例如2022年9月,装载“西安造”纯电smart精灵#1的中欧班列长安号从西安国际港站出发,驶向目的地欧洲,为新车型开拓欧洲市场提供便捷物流通道;2023年,载有比亚迪新能源汽车的专列,通过覆盖亚欧大陆的中欧班列及铁海联运班列,先后抵达乌兹别克斯坦、匈牙利、荷兰、比利时、埃及等国家。
从陕西走出国门的汽车,都去了哪儿
在研发、制造不断突破的背景下,国产汽车踏上了从产品出海到品牌出海的关键步伐,那么这些汽车都出口到何处,谁是最大的买家?
吉利西安制造基地
官方披露称,陕西今年汽车出口份额前三国家依次是巴西(58.4亿元)、俄罗斯(38亿元)和墨西哥(17亿元),另外非洲和中亚五国地区出口货值增速超50%。
巴西不仅作为陕西汽车最大出口市场,亦是中国新能源汽车最大出口国,前5个月出口量13万辆,同比暴涨10倍,车企主要涉及比亚迪、长城和江淮。西安身为比亚迪新能源重镇,有着出口优势自然也是情理之中。
其后俄罗斯、墨西哥等国在陕西汽车出口市场份额,同我国乘用车出口量比重接近。
今年前5个月中国汽车出口量TOP15国家 制图©易车网
海关方面还提到,受益于贸易协定,在东南亚生产整车并出口到海外存在一定的关税优势。1-5月,陕西对东盟出口汽车3197辆,其中电动载人汽车696辆,同比分别增长59.7%和48.7倍。
这与泰国、印尼、马来西亚等国大力扶持汽车电动化转型发展,吸引中国新能源汽车企业在当地建厂、采购、销售,东南亚地区逐渐成为汽车出口新的增长点。
比亚迪于西安城墙举办发布会活动
产业“黑马”背后的底层逻辑
当然,陕西汽车出口取得这样的成绩,离不开深厚的产业基底。尤其是数年内由汽车工业基础相对薄弱省份,一跃迈进汽车大省行列,堪称一匹“黑马”。
深入剖析发现,这一方面与龙头企业的战略布局策略有关,另一方面还得益于省市层级对产业发展给予的政策支持,相关产业链得到升级优化。
我们看到了扎根陕西数十年的比亚迪密集项目布局,涵盖乘用车整车、动力电池、零部件等完备的产业链体系,拥有140万辆新能源汽车的年产能规模。
经开街景 航拍©悦西安
而以吉利与陕汽为首的链主企业,带动形成整车制造、核心部件、零部件加工等的完整链条,产值规模超过700亿,还聚集起腾龙泰德、延锋座椅、华域赛科利车身等配套企业。
专注重卡制造的陕汽紧跟市场风向,加大自主研制力度细分领域产品,打通海外市场,与世界知名商用车品牌开启同台竞技。
与此同时,互联网热议的智能网联汽车产业,西安同样积极布局。近日,西咸新区连发有关智能网联车道路测试与示范应用管理的多项试行实施细则,意味着其成为西北首个全域开放智能驾驶商业化的区域。公开信息显示,新区已招引27家链上企业,产业规模超30亿元。
2024年前5个月汽车产量TOP15地区
最后不妨关注当前汽车制造版图格局变化。广东、重庆、安徽、山东与上海,稳居今年1-5月汽车产量前五把交椅;第六至十位继续呈现出胶着“战况”,江苏、浙江、陕西、湖北、吉林五省前后总量差距仅不到2万辆,这些省份后续的单月产量均会对整体位次产生影响。
不难看出,如今汽车产业已处在升级发展的关键时期,相信在“生态圈”的有序构建之下,陕西围绕汽车产业所诞生的多张“出圈”名片,未来将会更加值得期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