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一个人,爱一座城 思忖时光流逝,记忆历久弥新
许多人对西安的第一印象,是西安火车站站前广场的人潮涌动和老式站台登车的铁梯,是吴三大先生笔下的“西安”两个大字,是破旧与脏乱的候车室。如今的西安火车站和高速发展的城市严重脱节,西安火车站长久以来一直是每个西安人最想改变的城市地标。相信大家早就听闻西安火车站要改扩建,这么多年却丝毫未见任何改变。这次悦君为大家为带来一手爆料,经过浩大的前期准备工作,站改即将进入土建施工阶段!让我们通过一本《道北》来踱步西安火车站的昨天、今天、明天。
《道北》一书
西安火车站身处的这片土地太过特殊,数不尽其往日胜景和殊荣。1300年前这里是唐王朝权力的中枢,1300年后这里是共和国的交通心脏。无论在时空的哪一面光景,都有着不可比拟的唯一性。站改工作,太困难了,难在将这1300年的两面时空相连接。难在如何在世界遗产与著名城垣之间,找到属于自己的美感。西安市政府在众多国企中选择了西安建工当此重任,西安建工作为实施主体,肩负“精心、精细、精益、精品”的工程质量观,恪尽职守开展实施西安火车站改扩建工程,将这个角色诠释的风生水起。
西安火车站位于唐大明宫遗址公园与明城墙之间,是一个典型的城市遗址中的铁路枢纽。在未来西安火车站的整体设计方面,充分考虑凸显西安风貌,维护古都遗迹,实现宫、站、城,一体式设计理念。相仿的庑殿顶,共用的广场空间,视线的互不遮挡、畅通无阻的人车分流设计。1300年的时光在这里相互重叠,宛若天成。
大象无形,大器晚成。本着宁缺毋滥的精神,站改工程的无数次变更,民众们的漫长等待,将换来一座让世界惊艳的艺术品。
在长安定都的众多王朝中,最以唐雍容华贵,包容并蓄。唐代的妆容艳丽而不妖,器物华贵而不俗,建筑也是不一般的雄浑大气,可从西安尚存的小雁塔为代表的唐代密檐方形砖塔中窥知一二。
| 小雁塔/李文博 |
因而作为大唐故都,西安现代建筑也更多的采用仿古仿唐造型,再现盛世风华。
| 陕西历史博物馆 |
| 长安塔 |
| 大唐芙蓉园紫云楼 |
若干年后,我们将不再钦羡苏州站的建筑温婉,不再钦羡南京站外玄武湖倒映出的城市背影,且看西安火车站演绎出席卷长安的盛唐气象。
时光的脚步缓缓,却总是抓不在手心。但是它的存在,留下了斑驳痕迹。就像大明宫,我们不曾见过它作为唐帝国权力核心时的容貌,但却见过它为逃难而来的流民,提供的一片庇护。
上世纪30年代,邻省河南遭受了前所未有的自然灾害,又时值战争年代,纷乱的战火,让无数民众,背井离乡,选择向着大后方陕西前进讨要生活。于是灾民沿着陇海线一路逃难落脚于西安道北。从河南灾民踏上这片土地开始,就注定了两个人群、两种文化的相互碰撞和交融。这片土地给了河南难民歇脚安身的场所,也注定是城市贫民窟的典型象征。
道北区域流动人员众多,治安状况欠佳,区域内建筑布局杂乱,房屋建成年代久远,抗震防灾性能低,水、电、暖等设施破损严重。落后的环境面貌和市政设施已不能满足居民的日常居住需求,广大居民要求改造的意愿强烈,“快搬、快建、快安、早住”已经成为棚户区广大群众的共同心愿。
因修建大明宫遗址公园,道北的棚户区被拆掉了大半,许多人离开这里开始了新的生活。现在,在省市政府领导下,以西安建工集团作为实施主体的西安火车站站改扩建工程,在对火车站进行改造的同时,将道北的改造也纳入了改造范围,未来的火车站北广场就坐落在道北原址之上。
城市生而向上,我们身边的一点一滴都在改变着。因而对西安这座城的热爱,让无数渴望成为可能。
《道北》志
在改造道北的同时,西安建工集团十分珍惜这个西安历史上的特殊记忆。为了把即将消失于历史长河的道北印记传承下去,在陕西历史博物馆学术总监王世平老师以及西北大学历史学教授张茂泽老师指导下以时间轴展开查阅,参考年鉴、史志、大事要览等数十部,走访道北居民近百户,撰写出了这部涵盖人文、科教、社会、考古等方面内容的道北回忆录,翔实的记录了道北从上世纪三十年代至今八十余年间的发展历程,在怀旧的同时,展望城市的发展变化,谨以《道北》纪念即将消失的道北。
也许城市展现在你面前的每一寸风貌,都是它的风华印记,我们铭记这片土地上每一次的改变,皆因我们爱的深沉。西安火车站百年沧桑变化和未来的无限可能,就让我们从这部宣传片和《道北》一书中慢慢体味吧。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悦西安微信公众号:just-xa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