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德门的历史背景 明德门始建于隋开皇二年(公元582年) 唐永徽五年(公元654年)重建 是隋唐京师长安城的正南门 在隋初创时 杰出的建筑家、将作大匠宇文恺 在建筑形制上已对此门作了特殊的强调处理 采取了罕见的五个门道 而其余八座城门都是三个门道 隋亡,城池、宫殿都有破坏,唐建国后仍以大兴为国都,改称"长安",重修城池、宫殿。 唐初高宗李治时,全面整修罗城并重建城观。《册府元龟》卷十四"都邑"记载:"高宗永徽三年(652年)十月修筑京师罗城……九门仍各施观,明德门一观至五门"。《唐会要》卷八六记载"明德观正门以工部尚书阎立德为始",即由当时主管建设的最高行 政 长 官为首主持这项重点工程。 ▲体现唐长安城中轴对称布局的重要节点 明德门与皇城“朱雀门”、宫城“承天门”等共同构成了唐长安城的南北中轴线,是体现唐长安城中轴对称布局的重要节点。明德门是中国历史上首座五门道城门,开创了中国古代都城城门建制的最高制度,显示了国都的重要形象。它与丹凤门一样是"天 子五门道"的重要代表,是名副其实的"隋唐第一门"! 中华文明鼎盛期的隋唐王朝,是一个东至朝鲜半岛、西至中亚、南达越南的巨大帝国。丝绸之路正是从帝 都长安起航,向西绵延至遥远的罗马,向东经海路至日本……而这个十公里见方的长安城,不仅标志着中华文明的巅峰,更以其开放与大度成为了当时的国际化大都会。 ▲天 子祀典 ▲祭祀活动 明德门除了是天 子参加祀典的必经之门,在唐朝还是民间为禳除灾害经常举行大规模祭祀的重要场所。隋唐时,民间有若遭遇久雨,则禜祭于国门的传统("禜"为古代禳除灾害之祭)。《新唐书·五行志》记载,唐天宝十三载(754年)与咸通九年(868年),因长安久雨不晴,民众都曾在明德门举行过"禜门"祭祀乞晴传统仪式,其中天宝"十三载秋,大霖雨,害稼,六旬不知止。九月,闭坊市北门,盖 井,禁妇人入街市,祭玄冥(水神)大社(社稷),禜明德门"。"咸通九年六月,久雨,禜明德门"。 作为隋唐两代国门,明德门遗址见证了长安作为唐代丝绸之路起点的重要地位,也是追溯华夏文明之源、国家记忆的重要载体。明德门开创了中国古代都城城门建制的最高制度,是隋唐长安城中轴对称布局的重要体现,其遗址对于研究唐代城门形制、唐代建筑制度、唐代礼仪制度、交通制度等都有重要的价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