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8日,由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规划纲要》全文发布。
这项规划的范围为:黄河干支流流经的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山西、陕西、河南、山东9省区相关县级行政区,国土面积约130万平方公里,2019年年末总人口约1.6亿。(下图)
近年来,以中共中央、国务院名义下发的区域发展规划已经有很多份,这些都可以称为“国家战略”。其中有5份最重要,处于第一层级,并被“十四五规划”通过专章专节来确认。
这5大战略分别是:
1、京津冀协同发展;
2、长江经济带;
3、粤港澳大湾区;
4、长三角一体化;
5、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
因此,黄河流域的发展很受重视,在国家战略里也非常重要。
但有一点你要明白:京津冀、大湾区、长三角是中国经济的火车头,定位非常高,发展是第一要务。而长江经济带和黄河流域这两个规划里,生态保护被放在了首要位置。
换句话说:京津冀、大湾区、长三角是“前锋”,长江、黄河流域是“后卫”。
为什么需要长江、黄河广大的面积当“后卫”?是因为我们走了一条“先污染、后治理”的路子。根据国务院2010年印发的“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中度以上生态脆弱区域占全国陆地国土空间的比重已经超过了55%(下图)。再不下大力气保护环境,民族的可持续发展将受到威胁。
正因为如此,《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规划纲要》提出:黄河流域最大的问题是生态脆弱;要“坚持量水而行、节水优先”。
在黄河流域130万平方公里的国土上,大部分地区是要“环保优先”、“生态修复优先”的。
黄河流域还要承担两大功能:粮食生产基地、能源生产基地。这是国家赋予这个地区的重要使命。
那么,在黄河流域的9省区和上百个城市里,哪个省、哪个城市更重要?
下面我们先来看一下,这份规划提及9省区的次数:
河南 6次
四川 6次
山西 8次
山东 8次
陕西 6次
内蒙 9次
甘肃 12次
青海 14次
宁夏 8次
青海、甘肃被提及的次数最多。是它们更重要吗?我们很难说不是,但这两个省被提及的次数多,跟两个原因有关:第一,它们被纳入黄河流域规划的面积比较大;第二,它们往往处于交通规划的起点或者末端。
再看一下城市被提及的次数:
郑州 8次
西安 11次
济南 4次
太原 3次
呼和浩特 3次
兰州 7次
西宁 4次
银川 4次
包头 2次
洛阳 1次
开封 1次
大同 1次
成都 4次
重庆 4次
天津 3次
北京 3次
后面4个城市跟黄河流域关系不大,是顺便被提及。前面的城市里西安被提及次数第一,郑州第二,兰州第三,济南、银川第四。
其实细读规划原文,你会发现:在黄河流域最重要的两个城市是西安和郑州。如果说还有第三个,则是济南。
兰州当然也重要,但由于城区人口、总人口、经济总量跟前面三个城市差距大,所以算不上很重要。规划提及次数多,是因为很多交通规划以兰州为起点或者终点。
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最新数据,中国一共有7个城区人口超过1000万的“超大城市”和14个城区人口超过500万的“特大城市”。
在黄河流域,虽然郑州、西安的常住人口都超过了1000万,但城区人口尚未超过。所以,黄河流域只有3个“特大城市”——西安、郑州、济南(青岛不算黄河流域),而没有“超大城市”。
西安和郑州最重要,原因很简单:目前中国一共确定了9个国家中心城市,西安和郑州都榜上有名,而黄河流域其他城市没有这个重要的头衔。
具体到西安和郑州两个城市,谁更重要?
刚才说了,规划提及了西安11次,郑州8次。西安1:0领先。
另外看规划同时提及西安和郑州的时候,谁放在前面。结果发现,郑州在前的1次,西安在前的3次。具体为:
1、增强郑州、西安、呼和浩特等国家级互联网骨干直联点功能。
2、支持西安、郑州、济南等沿黄大城市建立对接国际规则标准、加快投资贸易便利化、吸引集聚全球优质要素的体制机制,强化国际交往功能,建设黄河流域对外开放门户。
3、培育西安、郑州等中欧班列枢纽城市。
4、加快西安国际航空枢纽和郑州国际航空货运枢纽建设。
所以,西安完胜。
为什么西安更受重视?我觉得两个原因不容忽视:
第一,西安城区人口显著高于郑州,2020年末为928万人,郑州只有534万人,济南为588万人。也就是说,西安即将在两三年内成为北方第三个“超大城市”,而郑州还有更长的路要走。至少要把周边代管的市县改为区,才有可能逼近“超大城市”。
第二,西安是“一带一路”的重要起点,代表着古代中国的辉煌,如果崛起有着更强的复兴意义。
目前西安、郑州汇聚的资金总量非常接近,都在2.7万亿左右。西安的科技、高教实力更强一些,省里对西安的支持力度更大一些。但你要知道,郑州依托的河南省人口接近1个亿,郑州在省内没有竞争对手,未来发展潜力显然是郑州更大一些。
所以,未来到底是西安还是郑州来挑战天津的“北方第二城”地位,尚未可知。顺便说一下,青岛的GDP比西安、郑州都多,但汇聚资金已经无法相比。资金是一个更综合的指标,更真实的指标。
从规划里“支持西安、郑州、济南等沿黄大城市建立对接国际规则标准……”的表述来看,济南是妥妥的黄河流域第三城。而且,济南目前城区人口甚至超过了郑州,也是特大城市。
再次强调一下:青岛没有被纳入黄河流域规划。
关于黄河流域的“英雄座次”,下面这段话也可以清楚地看出来:
加快西安国际航空枢纽和郑州国际航空货运枢纽建设,提升济南、呼和浩特、太原、银川、兰州、西宁等区域枢纽机场功能,完善上游高海拔地区支线机场布局。
黄河流域各中心城市的机场定位,最高的是西安和郑州,都是“国际航空枢纽”,西安排名在前。第二层次是济南、呼和浩特、太原、银川、兰州、西宁等,为“区域枢纽机场”,济南总排名为第三。
看中国官方的规划,对于“X轴X心X区X极”的提法,要特别注意,这里往往是规划的最核心。比如在黄河流域的规划里,有“一轴两区五极”的表述。
“一轴”,是指依托新亚欧大陆桥国际大通道,串联上中下游和新型城市群,以先进制造业为主导,以创新为主要动能的现代化经济廊道,是黄河流域参与全国及国际经济分工的主体。
“两区”,是指以黄淮海平原、汾渭平原、河套平原为主要载体的粮食主产区和以山西、鄂尔多斯盆地为主的能源富集区,加快农业、能源现代化发展。
“五极”,是指山东半岛城市群、中原城市群、关中平原城市群、黄河“几”字弯都市圈和兰州-西宁城市群等,是区域经济发展增长极和黄河流域人口、生产力布局的主要载体。
从上面表述可以看出,黄河流域的发展要“依托新亚欧大陆桥国际大通道”,为全国供应粮食、能源是重点。
5个城市群里,顺序是:山东半岛城市群、中原城市群、关中平原城市群、黄河“几”字弯都市圈和兰州-西宁城市群,基本上按照GDP的总量顺序排名。
这些规划基本上都是历史上重大规划的延续,没有太多的新变化。
值得关注的是,规划提出了“建设郑(州)洛(阳)西(安)高质量发展合作带”,鉴于西安、郑州是黄河流域的两大中心城市,这个高质量发展带显然非常重要。
所以,洛阳的地位也因此变得重要起来,至少是黄河流域里极大省城之外,最重要的地级市。
值得注意的是,规划里有这样的表述:
强化生态环境、水资源等约束和城镇开发边界管控,防止城市“摊大饼”式无序扩张,推动沿黄特大城市瘦身健体、减量增效。严控上中游地区新建各类开发区。
其中“大城市瘦身健体”在规划里出现了两遍,可见国家对这项要求的重视。而目前,黄河流域的特大城市只有西安、郑州和济南三个。
这会延迟这三个“特大城市”迈向“超大城市”吗?恐怕不会。做大做强仍然是沿黄城市的最大冲动,但大家会注意控制中心城区人口密度,通过郊区化、多中心发展,甚至城市扩容,来冲击“超大城市”。
成为“超大城市”之后,可以获得的好处太多了,国家各种规划都会倾斜。毕竟在规划里,还有“增强沿黄城市群经济和人口承载能力”这样的要求。
但整体而言,西安、郑州、济南周边的中小城市,可以获得一些资源外溢,而不是被单边抽血了。
规划里还提出加快形成以“一字型”、“几字型”和“十字型”为主骨架的黄河流域现代化交通网络。
其中:“一字型”为济南经郑州至西安、兰州、西宁的东西向大通道;“几字型”为兰州经银川、包头至呼和浩特、太原并通达郑州的综合运输走廊;“十字型”为包头经鄂尔多斯经榆林、延安至西安的纵向通道和银川经绥德至太原,兰州经平凉、庆阳至延安至北京的横向通道。
总之,这是一份非常务实的规划,其中对环保、生态的重视,值得点赞。这意味着,中国的发展思路真的变了,追求高质量、可持续发展是当前的主基调。但对于炒房客来说,恐怕要失望了,因为虚幻的概念比较少,可供炒作的题材不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