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自然地理
发布时间:2021-06-25 16:10 来源:市地方志办公室
◆地理
位置、面积 西安市位于黄河流域中部关中盆地,东经107°40′—109°49′和北纬33°42′—34°45′之间。东以零河和灞源山地为界,与华县、渭南市、商州区、洛南县相接;西以太白山地及青化黄土台塬为界,与眉县、太白县接壤;南至北秦岭主脊,与佛坪县、宁陕县、柞水县分界;北至渭河,东北跨渭河,与咸阳市区、杨凌区和三原、泾阳、兴平、武功、扶风、富平等县(市)相邻。辖境东西长204千米,南北宽116千米。总面积10108平方千米,其中市区面积3582平方千米。
地质 西安市的地质构造兼跨秦岭地槽褶皱带和华北地台两大单元。距今1.3亿年前燕山运动时期产生横跨境内的秦岭北麓大断裂,自距今约300万年前第三纪晚期以来,大断裂以南秦岭地槽褶皱带新构造运动极为活跃,山体北仰南俯剧烈降升,造就秦岭山脉。与此同时,大断裂以北属于华北地台的渭河断陷继续沉降,在风积黄土覆盖和渭河冲积的共同作用下形成渭河平原。
地貌 西安市境内海拔差异悬殊位居全国各城市之冠。巍峨峻峭、群峰竞秀的秦岭山地与坦荡舒展、平畴沃野的渭河平原界线分明,构成西安市的地貌主体。秦岭山脉主脊海拔2000—2800米,其中西南端太白山峰巅海拔3867米,是大陆中部最高山峰。渭河平原海拔400—700米,其中东北端渭河河床最低处海拔345米。西安城区便建立在渭河平原的二级阶地上。
◆自然资源
河流、水资源 西安地区自古有“八水绕长安”之美称。市区东有灞河、浐河,南有潏河、滈河,西有W020130426362685331137河、沣河,北有渭河、泾河,此外还有黑河、石川河、涝河、零河等较大河流。其中绝大多数属黄河流域的渭河水系。渭河横贯西安市境内约150千米,年径流量25亿立方米。西安地下水储量估算,总计19.91亿立方米。还另辟有较理想的水源基地。2001年12月,黑河水利枢纽主体工程建成,每年向西安供水4亿立方米,形成日供水能力120万吨,加上地下水资源,市区日供水能力172万吨,基本满足城市生产生活用水。
土壤 西安市土壤分布形成南北两个差异明显的区域,北部的渭河平原以黄褐土、褐土为代表,南部的秦岭山地以黄棕壤、棕壤为代表。据1980—1986年土壤普查,全市有12个土类24个土壤亚类50个土属,计181个土种。土壤类型的复杂多样,为区内农作物的多品种组合提供了有利条件。
动植物 西安的自然植被未遭受第四纪大陆冰川直接侵袭,尚保留若干第三纪古老的孑遗植物,如银杏、水青树、连香、马甲子等。秦岭山地从高海拔向低海拔垂直分布有高山灌丛草甸、针叶林、针阔叶混交林和落叶阔叶林等自然植被类型。自然植被中野生植物资源丰富,计有野生植物138科681属2224种,为中国种子植物的重要基因库之一。渭河平原主要为大田农作物、蔬菜、果园和城市绿化等栽培植物类型。野生动物资源主要分布在秦岭山地,有兽类55种、鸟类177种,包括有大熊猫、金丝猴、扭角羚秦岭亚种、鬣羚、大鲵、黑鹳、白冠长尾雉、血雉、金鸡等珍稀动物。为保护自然生态系统和珍稀动植物资源,境内已建立3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矿产资源 西安境内地层发育复杂,构造类型多样,为各种矿产资源的形成提供了有利条件。已发现的矿产资源共47种,其中金属矿产21种、非金属矿产22种、能源矿产2种、其他矿产2种。大部分金属和非金属矿产分布在南部秦岭山区。秦岭以北平原地区具有良好的储存地热水的地质条件,仅城区可以开发的地热面积约780平方千米,地下热水可采储量5.39亿立方米。
◆气候
西安市属暖温带半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冷暖干湿四季分明。冬季寒冷、风小、多雾、少雨雪;春季温暖、干燥、多风、气候多变;夏季炎热多雨,伏旱突出,多雷雨大风;秋季凉爽,气温速降,秋淋明显。年平均气温13.1℃—14.3℃,最冷1月平均气温-1.2℃—0.5℃,最热7月平均气温26.5℃—27.0℃,年极端最低气温-21.2℃(蓝田1991年12月28日),年极端最高气温43.4℃(长安1966年6月19日)。年降水量528.3—716.5毫米,由北向南递增,7月、9月为2个明显降水高峰。年日照时数1595.6—2035.8小时。西安市区常年盛行东北风,周至、鄠邑、长安为西风,高陵、临潼为东北偏东风,蓝田为东风。年内主要气象灾害有干旱、高温、大风、沙尘、雷电、冰雹、暴雨、低温冻害、连阴雨、雾和霾。
气候特点及评价
2019年,西安市年平均气温14.5℃,较历年(1981—2010年)均值偏高0.6℃,冬季正常略偏低,春季偏高,夏季、秋季正常略偏高。降水量686.6毫米,较历年均值偏多1成,分布不均。冬季、夏季正常略偏多,春季偏少,秋季偏多。全年灾害性天气多发,主要有雾和霾、干旱、高温、低温、暴雨、冰雹、大风、沙尘等。冬季气温偏低,降雪天气较多,雨雪冰冻天气使交通运输受阻;春季首场透雨出现时间较常年偏晚,出现明显阶段性旱情,出现大风天气1天4站次;初夏汛雨出现时间较常年偏早,强度偏强,国家气象站出现暴雨日4天10站次;夏季有15天中伏旱,出现高温日34天147站次;华西秋雨出现日期较常年偏早,强度偏强。
气温 2019年平均气温13.4℃—15.3℃,灞桥最低,泾河最高。与历年同期(1981—2010年)相比,周至偏低0.2℃,其余区(县)偏高0.1℃—1.2℃,西安市区偏高0.9℃(图1)。全市年平均气温14.5℃,较常年均值偏高0.6℃,为1961年以来第7偏高年份(图2)。年极端最高气温40.6℃(7月27日西安市区);年极端最低气温-11.4℃(1月1日周至、蓝田),西安市区-7.5℃(1月17日)。由各月来看,3月平均气温显著偏高,4月、11月、12月偏高,1月、8—10月正常略偏高,7月持平,2月、6月正常略偏低。由各季节来看,全市冬季正常略偏低,春季偏高,夏季、秋季正常略偏高。
冬季(2018年12月至2019年2月)平均气温0.1℃—2.1℃,与历年同期比较,临潼、阎良、西咸偏高0.2℃—0.4℃,泾河持平,其余区(县)偏低0.1℃—0.9℃;全市平均气温1.3℃,较历年同期偏低0.3℃,属正常略偏低年份。春季(3—5月)平均气温15.1℃—17.0℃,与历年同期比较,全市均偏高,偏高0.8℃—2.3℃;全市平均气温16.1℃,较历年同期偏高1.5℃,为1961年以来历史同期第7偏高年。其中3月、4月全市平均气温11.3℃、16.8℃,较历年同期偏高2.8℃、1.8℃,均为1961年以来历史同期第5偏高年。夏季(6—8月)平均气温24.1℃—26.6℃,与历年同期比较,蓝田、鄠邑、长安、周至偏低0.1℃—0.8℃,其余区(县)偏高0.5℃—0.8℃;全市平均气温25.8℃,较历年同期偏高0.2℃,属正常略偏高年份。秋季(9—11月)平均气温13.0℃—14.9℃,与历年同期比较,周至偏低0.4℃,鄠邑持平,其余区(县)偏高0.1℃—0.9℃;全市平均气温14.1℃,较历年同期偏高0.4℃,属正常略偏高年份。其中,11月平均气温8.1℃,较历年同期偏高1.2℃,为1961年以来历史同期第8偏高年。
降水 2019年降水总量501.8—810.9毫米,高陵最少,蓝田最多。与历年同期比较,高陵偏少1成,西安市区、泾河、阎良基本持平,其余区(县)偏多1—3成(图3)。日最大降水量103.3毫米(8月9日蓝田),西安市区日最大降水量65.2毫米(9月14日)。全市年平均降水量686.6毫米,较历年同期偏多1成(图4)。由各月来看,4月、6月、9月降水量显著偏多,1月偏多,8月正常略偏多,2月、10月持平,3月、5月、7月、11月偏少,12月显著偏少。由各季节来看,冬季、夏季正常略偏多,春季偏少,秋季偏多。
冬季(2018年12月至2019年2月)降水量14.6—39.2毫米,与历年同期相比,蓝田、高陵、泾河、阎良偏少1—3成,临潼、西咸基本持平,其余区(县)偏多1—7成;全市平均降水量26.6毫米,较历年同期偏多1成,属正常略偏多年份。春季(3—5月)降水量65.9—154.3毫米,与历年同期相比,周至偏多2成,鄠邑基本持平,其余区(县)偏少1—4成。全市平均降水量103.7毫米,较历年同期偏少2成,属偏少年份。夏季(6—8月)降水量193.3—375.1毫米,与历年同期相比,西安市区、阎良、高陵偏少1—2成,鄠邑、泾河基本持平,其余区(县)偏多1—3成。全市平均降水量289.3毫米,较历年同期偏多1成,属正常略偏多年份。其中,6月全市月平均降水量108.1毫米,较历年同期偏多5成,为1961年以来历史同期第10偏多年。秋季(9—11月)降水量223.5—324.5毫米,与历年同期相比,全市均偏多,偏多3—6成。全市平均降水量270.4毫米,较历年同期偏多近5成,为1961年以来历史同期第11偏多年。其中,9月全市平均降水量191.4毫米,较历年同期偏多9成,是1961年以来历史同期第9偏多年。
日照 2019年总日照时数1655.1—1841.4小时,周至最少,临潼最多。与历年同期相比,泾河偏多155.0小时,其余区(县)偏少49.7—275.7小时(图5)。全市平均日照时数1754.4小时,与历年同期相比偏少95.0小时,属正常略偏少年份。
重要天气气候事件
雾霾 2019年,西安市出现大雾53天114站次。11月最多,为11天18站次。从空间分布来看,周至最多,为23天;高陵次之,为22天;蓝田16天;临潼、西安市区各15天;长安14天;鄠邑9天。
2019年,西安市出现霾97天292站次。1—4月、11—12月较多,6—7月、9月无霾天气出现。从空间分布来看,西安市区71天,蓝田60天,高陵52天,周至50天,临潼46天,长安10天,鄠邑3天。
主要冷空气、降雪 1月30—31日,西安市城区及北部区(县)出现小雨或雨夹雪天气,积雪深度0—1厘米,南部山区出现小到中雪天气,积雪深度2—9厘米。2月6—8日,全市出现中等及以上强度冷空气过程,大部分区(县)降温幅度在6℃—8℃。2月,出现4次降雪过程,其中9—10日出现范围大、强度强的降雪天气,过程降水量3.4—5.7毫米,强降雪出现在9日夜间到10日中午。本次降雪使2月上旬平均降水量(4.3毫米)较常年同期(1.9毫米)偏多1.3倍,为2015年以来最多。3月,西安市出现2次强冷空气天气过程(21—23日、30—31日)。11月,西安市出现4次不同等级的冷空气天气过程,为10—11日、13—14日、17—18日、24—25日。12月1—3日、17—20日、30—31日西安市出现3次大范围冷空气过程,17—20日出现大范围中等强度冷空气,最低气温为-5.2℃—2.5℃;30—31日,泾河、临潼、高陵出现中等强度冷空气,最低气温为-8.1℃—3.8℃。
首场透雨、初夏汛雨和秋雨 4月20—21日,西安市出现2019年首场透雨,出现日期较常年(4月11日)偏晚。初夏汛雨开始时间为6月26日,较常年(6月30日)偏早,7月18日结束,历时23天;汛雨区平均降水量78.7毫米,较常年同期偏多近1成,综合强度为偏强。秋雨于9月9日开始,10月11日结束,出现9月9—20日、10月1—11日2个多雨期;秋雨期平均降水量222.9毫米,较常年秋雨量偏多7成,是1981年以来仅次于1983年、1984年、2003年、2011年、2017年的第6偏多年,秋雨时长达32天,较常年秋雨时长(24天)偏长8天,较常年偏早5天,秋雨期时长为1981年以来第11高值年,秋雨综合强度指数0.69,与1966年、1981年、1982年、1984年、2011年接近,属偏强等级。
干旱 春季阶段性旱情明显,3月1日至4月19日,全市平均降水量20.2毫米,与常年同期(51.9毫米)比较偏少61.1%,属异常偏少年份,是1981年以来第5偏少年份。高温少雨导致大部分地区干旱持续发展,对农业生产造成较大影响。5月9—30日,全市平均降水量16.1毫米,与常年同期(46.2毫米)比较偏少6成多,属异常偏少年份,西安市从东部开始出现旱情,截至5月30日,东北部区(县)出现中度旱情,中部区(县)出现轻度旱情,不利于夏粮籽粒灌浆。
8月10—24日,出现伏旱,其间全市平均气温27.9℃,较常年同期(25.1℃)偏高2.8℃,平均降水量14.5毫米,伏旱持续15天,强度指数为1.0,为中伏旱。
高温 2019年,全市国家气象站监测到≥35℃的高温日34天147站次。其中,5月4天18站次、6月7天29站次、7月13天62站次、8月10天38站次。从空间分布来看,高陵27天,临潼26天,西安24天,长安、蓝田21天,鄠邑18天,周至10天。
大风、浮尘、尘卷风天气 2月7日,周至出现浮尘天气。4月,全市国家气象站出现大风天气1天4站次,出现在15日,其中蓝田最大,极大风速达23.4米/秒(9级),长安21.1米/秒(9级),鄠邑19.1米/秒(8级),泾河18.7米/秒(8级)。5月12日,周至、蓝田、长安、高陵出现浮尘天气;6日,周至出现尘卷风天气。
暴雨、冰雹 6月,区域自动站出现暴雨日4天9站次,日最大降水量为27日周至富仁(94.2毫米)。7月,区域自动站出现大暴雨日2天2站次,分别为22日周至板房子158.1毫米、29日周至终南121.2毫米;出现暴雨日4天16站次。29日,临潼出现冰雹天气。8月9日,蓝田出现暴雨(24小时降水量≥50.0毫米),日最大降水量103.3毫米,小时最大降水量57.4毫米;区域站出现暴雨日4天32站次,最大日降水量为周至板房子132.7毫米。9月,国家气象站出现暴雨日3天(10日、14日、15日)9站次,日最大降水量为69.8毫米(14日泾河),其中14日全市出现暴雨天气;区域站出现暴雨日5天(9日、10日、14日、15日、17日)150站次,大暴雨1天(14日)4站次,日最大降水量为131.3毫米(周至终南镇,14日)。
|
悦西安相关推荐: 上一篇:曲江二期砂之船黄了吗?下一篇:乐班笔克店闭店(绿地笔克终止营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