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经济转型升级走向深入,科技创新的重要性不断升级,但科技创新不是凭空出现的,它离不开资金、人才等要素,更需要平台来支撑。
而作为传统科教大省的陕西,围绕科创平台的搭建,在去年也启动大招——创新驱动发展总平台秦创原,正式启动。从传统思维来看,一提到创新,人们会觉得都是科学家,高校、科技企业的事情,而秦创原的目标,却是让人人都能参与其中,科技创新不再是曲高和寡。
对于创新来说,基础越广泛,创新的动能就越强劲,创新可能就越多,秦创原正在走这条路。
感受智能科技之光
秦创原自成立以来,备受全省关注,从合同交易额、科技转化率的指标来看,全省科技创新的重要性在不断升级。
虽然秦创原主打的是科技创新,但让更广阔的大众熟知也是极其必要的,毕竟,它需要来自更广阔人群范围的人才支撑,不能只是科学家唱独角戏,那么,这就需要秦创原在我们熟悉的环境下,厚积薄发,让大家看得懂,理解的透,实实在在地感受到秦创原给新区带来的发展机遇。
昨日,一辆主题为“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总窗口”的地铁专列稳稳停在沣河森林公园站,专列的主色调为“科技蓝”。
车顶“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总窗口”“创新驱动引领高质量发展”等标语和秦创原、西咸新区LOGO十分醒目。
车厢画面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高耸的剪影体现的西部科技创新港涵英楼、沣西新城秦皇大道“未来之翼”、中俄丝路创新园、秦创原金湾科创区等西咸新区标志性建筑,寓意秦创原为陕西科创源头、创新高地;
另一部分是体现创新概念的芯片、机器人、AI人工智能等科技元素,寓意秦创原是市场化、共享式、开放型、综合性科技创新大平台。
为什么秦创原要让大家都要看到?秦创原的建设是为科教大省向科技强省转变,从而提升省际未来竞争话语权的强力支撑,必须要众人拾柴火焰高;而作为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总窗口,西咸新区也让大家感受到秦创原成立以来,带来的实在变化。
不再抽象般的高高在上,而是贴近大众,把科技转化当成身边事、日常事,仅从这一点就能看出,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的打造,既要航母级身姿,也要春风般温暖。
硬实力赋能西咸智慧
那么,秦创原是否与宣传一致?
比如“专列乘客一”西安万威刀具制造有限公司,对于他们而言,一个优质的创新载体可以协助企业形成一套完整的科创服务生态链条。
企业位于沣东新城,其母公司是西安万威机械制造股份有限公司为“高新技术企业”、“新三板”挂牌企业,刀具制造为母公司重点项目,其加工中心将投入磨床、五座标测刀仪、动平衡仪、高度仪等设备超过400台。
新三板企业分为“基础层”与“创新层”,无论是何种,在当前加快建设制造强国的背景下,新三板企业的创新能力、质量效益尤为重要。
如果说,新三板企业的创新能力、质量效益是实现制造强国的命脉,那么,平台支撑就是新三板企业的动力源。
在企业看来,之所以选择将公司注册在西咸新区,就是希望能借“秦创原”的东风。从设立之初到现在,这里无论政策、区位还是服务都在全省首屈一指,公司也希望能够抓住风口,实现腾飞。
类似的产业故事还有很多。
比如“专列乘客二”西咸新区人工智能产业协同创新中心,项目位于空港新城自贸蓝湾,致力于形成“专业技术+专项服务+资源整合+市场化运营”全链条的人工智能产业服务体系,助力秦创原总窗口人工智能产业高速发展。
对于陕西而言,人工智能企业普遍偏小偏弱,孵化功能就显得尤为重要,在秦创原“三器”建设中,立体联动孵化器也是重要的一部分。而孵化成功与否,与政策支持紧密相关。
去年西咸新区推出了秦创原春种基金、原泉科创基金等金融扶持政策,出台了加快宜居宜业城市建设10条举措、创新载体产业布局5条指引、优化提升营商环境10条举措和“秦创原创新人才计划”12条奖励支持举措。在此影响下,该中心已经吸引了8家人工智能领域的科技型企业入驻。
虽然秦创原设立只有短短一年,但秦创原与西咸新区的贴合度,堪称完美。
众所周知,西咸新区是国内首个以“创新城市发展方式”为主题的国家级新区,也是国家首批双创示范基地,无论是科教资源,还是企业资源,一直有着良好的资源打底,从事科技创新完全可以就地取材、搭建平台,从某种程度上说,从西咸新区设立之初,科技创新的标识早已刻入发展脉络当中。
作为秦创原的总窗口,西咸新区代表着“样板间”,所承担的科技转化示范带动能力也是最强的,责任也是最大的。
可以看看几组数字,2021年,西咸新区新引入科技型企业431家,培育入库科技型中小企业950家,还有240家高新技术企业通过省科技厅评审,除了引入,秦创原的春种基金还出资承诺2.27亿元,帮助202家在西咸新区完成注册。
有大有小,有外来的,有本土的,层级有序,搭配合理。
这一连串的数字,可谓斩获颇丰。不仅涵盖了科技创新、成果转化、人才引进、平台承载。等要素,充分展示一年来西咸新区总窗口发展的重要成果,还为陕西省乃至全国探求科技创新赋能经济高质量发展新思路、新路径。
这就解释了为何西咸新区能够持续奔跑,经济增速长期“飞奔”,另一方面,也为西咸新区能成为秦创原平台的总窗口,提供了有力的佐证。
塑造科创新生态
“不能把科技转化束之高阁,要全民参与”,在国内外发展竞争日趋白热化的当下,这句话既是趋势也是共识。
可以说,秦创原引起的这场科技改革巨变,不能只在科学界轰动,还要让更广阔的范围内,引起瞩目。
从3月21日秦创原总窗口主题海报在美国纽约时代广场亮相,再到4月6日新华社推出英文电讯稿《NW China's supporting policies help boost innovation, high-quality development》(中国西北地区以政策助推创新和高质量发展),关注西咸新区秦创原总窗口建设。这一系列国内外高频次宣传,就是让科技创新这个“高大上”走入寻常百姓家。
这是与初心不谋而合的:秦创原设立之初,是要打造创新驱动的高地,这就需要来自各行各业的积极参与,需要全国乃至世界了解秦创原,这也是秦创原示范引领的目标。
要实现这一目标,必须充分调动“创新城市发展方式”的基因,书写总窗口答卷。
可以看到,秦创原不是固定式的平台,而是一种生态,它能够机动地围绕入驻产业特征进行短板的补强,提高产业能级,从而实现实验端到市场端的短平快衔接。
对于创新来说,方法就是新的世界,最重要的不是知识,而是思路。可以想象,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从启动到建设,在未来企业孵化、人才吸引等各个方面,注定还要做许多工作。而对于背负“总窗口”使命的西咸新区来说,这是机遇,也是挑战,更是一种宏远的寄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