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电动化、智能化和网联化浪潮的到来,新能源汽车成为一条新的赛道。
最为明显的例子,长春、武汉、重庆、上海、北京、广州等六大传统汽车产业集聚区,在布局新能源汽车上一再强势加速。
以上海为例,随着特斯拉超级工厂以及蔚来、理想、合众等一批造车新势力的聚集,2021年上海仅新能源汽车产业产值一项便突破了1600亿元,使之成为当之无愧的“新能源汽车之都”。
作为角逐者之一的西安,实力也不容忽视。在前几日一场新闻发布会上,官方公布了这么一组数据——2022年一季度,陕西省汽车产量23.46万辆,同比增长50.9%,增速位居全国各主要汽车生产省份第一位。
其中,新能源汽车产量14.71万辆,增长16.3倍,占一季度汽车产量的比重高达62.7%。实打实的数据,意味着我们有了更明确的新能源方向。
今年一季度部分省份汽车产量 制图©悦西安
汽车强国的必由之路
"十三五"时期,中国新能源汽车年销量从2016年的50.7万辆提高到2020年的136.7万辆,年均增长率达到了28%。2021年,新能源汽车产业产销双双突破350万辆,连续7年位居全球第一。
巨大的保有量和市场前景,也进一步拉动了新能源汽车的上下游市场,加之来自于政策层面的推动,使得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发展更具确定性和稳定性。
随着由电动化、智能化、互联化技术引领的汽车产业变革风潮来袭,以及“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提出,官方制定了一系列发展规划,其中能新能源汽车发展便涵盖其中。
《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提出,到2025年中国新能源汽车新车销售量应达到汽车新车销售总量的20%左右。
广阔的消费市场,必然带动生产端的再度扩容。以上海为例,其中特斯拉超级工厂2022年1月交付量达到59845辆,其中出口量超过4万辆;2021年交付484130辆,占特斯拉全球2021年产能的51.7%。
新能源汽车的产业链升级还在加速——这也意味着,其他城市仍有深度参与到这场行业“盛宴”的机会,这便是西安的机遇。
数据显示,2017年,汽车成为西安市第一个产值过千亿元的优势产业;2019年,汽车产业总产值达1154.48亿元,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18.6%。
其中,经开区、高陵区有陕重汽、吉利、金龙等;高新区、鄠邑区、周至县则集中了比亚迪、法士特、开沃等。
上述“一南一北”的产业格局,让西安有足够底蕴去角逐新能源赛道的一席之位。
在2020中国汽车供应链大会上,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副秘书长罗军民曾称“西安汽车工业实力强,技术好,在电动化、智能化等领域科研创新成果颇丰,给企业带来了巨大的创新空间”。在他看来,西安传统汽车产业已经成型,而以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共享化为趋势的汽车“新四化”,将给西安汽车产业发展提供绝佳的机会。
其实,西安在发展新能源汽车上,亦起步较早。
从时间线来看,2013年,西安市获批开展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工作,并编制了《西安市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实施方案》;2014年《西安市示范应用新能源汽车财政补助资金管理暂行办法》施行;2016年,陕西省印发《关于加快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的实施意见》;2017年,陕西省明确提出300万辆产能计划,目标建成中国重要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基地……
而这一揽子政策落地的核心,就围绕在将西安市建设成为全国一流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基地上。
产业链相对完善
政策落地的过程中,西安新能源汽车相关产业也在同步前行。
以与西安“深度联姻”的比亚迪为例。2014年,比亚迪西安新能源汽车基地一期项目在高新区草堂科技园实现投产,形成了30万辆整车年产规模;随即又于2018年启动总投资20亿元、年产30万辆的新能源乘用车二期扩产项目……
2021年12月5日,比亚迪新能源汽车零部件项目落户西安高新区,此项目计划总投资150亿元,主要建设电动总成工厂、电机工厂、精工中心等新能源汽车核心零部件生产工厂等,达产后将实现年产值约700亿元。
而比亚迪上述核心零部件项目,占据了整个车辆成本的一半,将有力推动西安市新能源汽车产业持续健康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分为上游核心零部件、中游整车制造、下游充电服务及后市场服务,其中上游零部件的三电系统约占整车成本的50%。”
比亚迪之外,陕西汽车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亦在新能源领域有着不俗表现。
中国第一辆大马力天然气重卡便诞生陕汽,该集团还响应国家新能源汽车行动计划,率先从事新能源技术、产品研发和商业化运营,特别是其还主持参与了3项国家863计划和2项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新能源汽车技术领域项目。
目前,陕汽新能源产品包括洒水车、道路清扫车、渣土车、冷藏车、城市客车在内的全系列新能源商用车辆,实现了港口运输、场内牵引、工程和矿用、市政环卫全场景覆盖。
此外,像三星SDI、华为、中兴等企业,在汽车动力电池、汽车智能电子等配套产业链上的业务拓展也相继落地。当下,西安市基本拥有了新能源汽车相对完备的产业链。
培育更多的“比亚迪”“陕汽”
2019年,陕西统计局发布《西安汽车产业链发展情况调研报告》,其中指出,“除陕汽、比亚迪等大型企业集团外,大部分企业不具备自主开发能力,汽车制造行业研发投入强度仅为2.3%,低于全市的平均水平2.8个百分点……”
以上因素,一定程度上对西安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形成了制约。另外,从新能源汽车实力版图来看,目前主要销售地,仍然是北上广深等经济发达地区,前瞻产业研究院此前发布的《2021年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全景图谱》显示,西安尚未进入2020年新能源汽车销量排名前十的地区。
与处在成长阶段的城市相比,西安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有龙头企业加码、新能源汽车产量高等优势,但需要根据自身制造业特点扬长避短,让新搭建的产业链体系本土化。
具体来说,就是需要相关部门更为积极地走出去,与更多头部车企、造车新势力达成合作,把更多优质的项目引进来,就智能网联、自动驾驶相关领域研发生产领域进一步补强,提升和带动产业科技创新能级,加速推动西安汽车产业集群化发展和转型升级。
当然,从长远来看,要想打造中国一流新能源汽车产业基地,西安还应从投资、产业园区、服务管理等多角度助力新能源汽车企业提升国际化水平,在技术、产品、品牌等方面实现全方位国际化发展,深度融入全球供给体系,形成若干世界领军型的新能源汽车整车和零部件企业集团。
西安蓄力打造“新能源汽车之都”,而今雏形已现,今年一季度新能源汽车产量的数据就是一个最好的背书。
不过就长远来看,西安仍需自主培育更多的“比亚迪”和“陕汽”来夯实这个成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