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日,西安官方层面公布了《关于推进开发区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为今后一段时间开发区高质量发展指明了方向。
预计到2025年,开发区生产总值总和占西安全市比重有望达到60%左右。届时,西安市各开发区将被打造成为实体经济的主要承载区、创新驱动的核心区、改革开放的引领区、高质量发展的示范区。
激荡30年:开发区造城史
从1991年3月西安高新区设立之时起步,历经三十余年推进,如今的西安已经形成了南有高新、曲江、航天,北有经开、航空,东有浐灞、陆港,西有西咸的开发区格局。
30年中,各开发区不断向外拓展城市版块,内部则环抱主城纵深发展。如今的西安,已成为省会城市和副省级城市中拥有国家级开发区最多的城市之一。
西安不仅开发区造城模式美名在外,“五区一港两基地”在全国同类开发区中也同样位于前列,或是独具特色。
西安高新区 摄影©悦西安
譬如,高新区聚集众多科技企业,是西安经济对外开放的窗口,综合排名一度在全国高新区中位列第三,生产总值更是占到全市的1/4,堪称西安乃至陕西的经济引擎。
曲江新区作为国家第一个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区,5A级旅游景点众多,文化、影视、出版产业发展势头良好,在西安城市更新与文脉保护领域屡有建树。
大明宫国家遗址公园 摄影©悦西安
经开区综合实力稳居全国经开区二十强,承担起再造“工业西安”的重担,十年间为西安建起一座现代发达宜居的新北城。此外,浐灞生态区的生态环境外、旅游会展产业;国际港务区开国内陆港之先河;航空、航天基地聚集了中国1/3的航天科研力量在国内独一无二....等等。
可以说,近30年西安城市发展史即是各开发区的创业史,各开发区的发展成果就是西安发展的缩影。在走出各自发展之路的同时,开发区成为西安经济发展的引擎。
但与此同时,开发区林立也带来了一系列负面问题:开发区过多、定位相似导致了产业上的无序竞争,对外招商时“打架”,产业结构同质化严重,公共资源浪费、资源配置不合理,长期来看影响城市的有序发展。
因此“开发区亟待调整优化”成为共识,开发区机制优化被提上日程,曾数度得到市级层面的关注,并被提上日程。
今年,“抓开发区运行机制优化提升”已经成为西安市9项重点工作之一。市级层面要求各开发区明晰功能定位,理顺管理机制,突出效能导向,推动开发区回归本源、轻装上阵,集中精力抓经济发展。此次印发《推进开发区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正是在此背景下产生的。
差异化定位:各大开发区走特色发展之路
此次《意见》发布,对西安市各开发区进行了重新定位。根据资源禀赋、发展现状与产业目标的不同,赋予各开发区鲜明的“人设”,引导各区走出一条特色发展之路。
其中,西咸新区以先进制造、电子信息、临空经济、科技研发、文化旅游、总部经济为重点,以创新城市发展方式试验为统领,以秦创原创新驱动发展平台总窗口、西安国际航空枢纽建设为契机,打造我国向西开放的重要枢纽、西部大开发的新引擎和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的范例。
西咸新区沣西新城 摄影©悦西安
西安高新区以光电子、汽车、智能制造、生物医药、新能源新材料为重点,聚力建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国家硬科技创新示范区,围绕建设“国家科技自立自强的战略支点、陕西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西安国家中心城市建设的价值高地”,打造世界领先科技园区。
西安经开区以汽车、新材料新能源、装备制造、电子信息为重点,围绕国家科技创新示范区、国家先进制造业示范区、国家军民融合示范基地、国家产城融合发展示范区等建设目标,打造国际一流创新型经济技术开发区。
未央立交 摄影©悦西安
曲江新区以文旅融合发展为主攻方向,围绕现代文化产业发展、新型文商旅融合消费、大遗址保护利用、传统文化展示等,大力发展文旅商贸产业,打造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示范区和新时代品质生活样板区。
国际港务区以发展临港经济为主攻方向,重点发展智能制造、商贸物流、数字经济、现代金融、文旅体育等产业,加快建设中欧班列(西安)集结中心和陆港型国家物流枢纽,打造面向中亚南亚西亚国家贸易物流商事服务通道和面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枢纽经济示范区。
浐灞广运潭 摄影©悦西安
浐灞生态区依托国际生态会展城,重点发展会议会展、文化旅游、现代金融、数字经济等产业,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人文交流、特色会展功能聚集区。
航天基地以民用航天、新能源、大数据、人工智能及智能终端等数字经济产业为重点,聚焦航天科技创新、光伏新能源产业创新,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航天新城。
揽月阁 摄影©悦西安
航空基地以航空制造为重点,加快国际先进、国内一流的飞机综合研制生产应用基地建设。围绕建设中国航空新城总目标,打造西安市先进制造业强市的重要承载地、有全球影响力的航空先进制造集聚区和航 空国际合作样板区。
另外,富阎产业合作园区将围绕航空制造与维修等产业,打造区域合作发展示范区。
GDP瞄准全市60%,打造全市经济引擎
“十四五”期间,开发区将根据市级国土空间、产业发展相关规划,进一步优化完善产业体系和创新体系,强化产业协同与配套联系,提高开发区的产业实力和发展质量。
预计到2025年,开发区生产总值总和占全市比重60%左右,规上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速10%以上,服务业增加值年均增速8%以上,地区研发经费支出占生产总值比重5.5%以上,进出口贸易总额突破6000亿元。
届时,开发区将真正成为西安市的经济建设主战场、创新驱动主力军、对外开放主窗口、产业发展主阵地。
南三环 摄影©悦西安
除了走特色发展之路以外,《意见》还提出,西安市开发区将朝着创新发展、绿色发展、集约发展等方向迈进。
产业方面,将实施先进制造业强市战略和支柱产业倍增计划,打造电子信息、汽车、航空航天、高端装备、新材料新能源、食品和生物医药等六大千亿级产业集群,促进重大产业项目和优势资源向开发区聚集。
国际港务区 摄影©悦西安
培育壮大人工智能、增材制造、机器人、大数据、卫星应用等5大新兴产业,前瞻布局量子科技、类脑智能、深海深空、前沿新材料等一批未来产业,通过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规模化发展,释放开发区经济增长潜能。
此外,市级层面还将在区域协作、人才引领、运营模式创新等方面给予开发区更多支持。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意见提出》将赋予开发区更大的决策权。在市级统筹的基础上,大力推进简政放权,对开发区应授尽授,市属各类开发区行使市级经济(社会)管理权限,支持国家级开发区按照有关规定争取相应省级经济管理权限,赋予开发区更大的决策权,进一步减少工作环节,提高管理效率。
西安中心城区 航拍©悦西安
如此一来,西安各开发区的功能定位得以明晰,管理机制进一步理顺,开发区回归设立初衷、甩掉“包袱”、轻装上阵,集中精力打造带动全市经济发展的动力引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