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西安气象公布的信息显示,我们刚刚经历了西安市自1951年有观测记录以来的最热六月,2022年6月超过35℃以上天数达到20天,6月下旬就有超过40℃的天气......
西安最高温度统计
此外,宏观层面,中国天气网在统计了1951年以来中国夏季年平均气温后发现,无论平均气温、最高气温还是最低气温均出现上升趋势,越来越热并非错觉。
面对40℃+的天气,大众还是会说:这天咋了?怎么热成这样?还要热多久?
一
热,西安今年夏天确实热。
似乎从6月初开始,陕西就已经再现大范围高温天气,并经历了1951年来最热6月的西安,接二连三遭遇40℃+的连击,其中7月9日最高温更是“勇攀高峰”,出门仿佛进“烤箱”。
夏日大明宫遗址公园 航拍©悦西安
与此同时,西安也是迎来久违的蓝天白云,各地景点甚至建筑楼宇,随便一拍都是可做封面的风景照,不过,大多数人还是“不买账”:好看吗,拿高温换的,你知道每一个好看照片都有汗水味。
当陕西成了陕晒,西安成了晒晏,人们不禁会想,西安今年夏天咋这么热?
其实,早有专家进行过解读:近期我省的高温天气,是因为受西北气流和大陆暖脊控制,造成这段时间持续高温。这种气流控制下,天气的表现形式就是晴热。
也就是说,可能是“天注定”。
7月7日10时陕西各地地面温度
事实上,除了气候和大气环流影响,城市热岛,或许也有一定程度的影响。
二
首先还是地理位置,西安位于关中平原,说是平原,其实更像是盆地,而高温就爱盆地,比如大陆高压控制下形成下沉气流,大气层从高空到低空,高空气压越低,低空气压越高,气团从高空到低空会被压缩,气温自然就升高了。再加上高压控制下,天气以晴朗少云为主,太阳辐射的增温效果会十分明显。
36个城市室外体感均温排行 图©网易数读
而且西安虽然是北方城市,但算是北方城市中纬度最低城市之一,到了夏天,纬度地,云层量越少、大气环流越稳定,那么这个地区的地表受到太阳辐射的总量就相对越多,地表温度也就相对越高。
相较于东南沿海地区,虽然纬度更低,但是由于空气中的水汽含量较多,具备大量云层形成的优异条件,因此在没有强烈的副热带高压影响下,反而总体温度要普遍低于内陆的很多地区,这也就是反倒厦门、福州还比西安凉快原因之一。
全国重点城市室外体感温度分区 图©网易数读
其次就是人为因素,比如说热岛效应。
城市热岛效应是指城市因大量的人工发热、建筑物和道路等高蓄热体及绿地减少等因素,造成城市“高温化”,城市中的气温明显高于外围郊区的现象。
前不久,《西安市“十四五”保障性租赁住房发展规划》提供了西安各区县的七普详细人口密度数据,其中,新城区、碑林区、莲湖区和雁塔区等四个区人口密度超过了19000人/平方公里,已和北京西城区、东城区不相上下。
城市总面积不如北京,却有四个区人口密度持平,一到夏天,单单是这四个区所释放的空调外机热源、汽车排放热源等人工热源,就够西安“喝一壶”的。
高新街景 航拍©悦西安
而近年来随着西安城市的发展,城区进行了大规模的改造,高层建筑越来越多,玻璃幕墙、水泥柏油路面也不断增多。城市变成“钢筋水泥森林”之后,吸收和散发的热量明显增多。同时,高层建筑物、道路桥梁增多,南边还有一道秦岭“天然阻绝”,对风的阻力更为增大,风速降低,也不利于热量的扩散。
另一方面,在城市建设过程中,难以避免的出现了绿地减少、硬化地面增多的现象。植被被移除后,土地失去了保护和缓冲,直接暴露在太阳辐射下。水泥、沥青等材料可以快速吸收太阳辐射并增温,吸收的能量又以长波辐射的形式向近地表大气中释放,释放过程可以持续到夜间,直到这些材料的温度降至环境温度附近。
西安最高温区域排行
所以同样的天气,去鄠邑、蓝田或许还能感受到些许凉意,走在北大街就只能感觉热浪滚滚。
当然,西安近郊的工业组团等对西安主城区气温提升也有一定推动作用,这里就不再展开。
秦岭 航拍©悦西安
所以,西安的热,与天气、地形有关,更与人口密度、城市形态相关,它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力下的结果,所以有研究人员撰文称,西安市位于关中平原,属于暖温带半湿润大陆季风气候,又属于强热岛贡献区(仅次于深圳和武汉),渭河谷地的地形条件耦合城市化人为热释放,使得极端高温强度远高于周边。
三
城市向前发展是不可逆的,难道“鱼和熊掌就不能兼得”?天气地形自然是不行的,但是人为因素还是能够规避。
比如,绿色屋顶规划,其实就是在超高写字楼或者地标建筑的屋顶,进行屋顶花园建设,美国NASA戈达德空间研究所(GISS)研究表明,楼顶花园和绿色植物覆盖的屋顶有助于缓解城市的一些酷热。
由于超高建筑相对于其他建筑,离太阳“更近”,所以对它的楼顶进行绿化,就相当于把草坪“顶”到了天上,绿荫“吸热”效果就能成倍增加,况且,对高楼里人们使用空调频率和温度也有一定缓解,也能减少人工热源的输出。
大唐芙蓉园 航拍©悦西安
当然,绿色屋顶不是种个草坪就完事,它取决于多种因素,从地理区域和植物多样性到屋顶结构以及建筑本身的冷却效率皆有影响,但这项研究代表了一个有希望的开端,能够为城市发展中土地稀缺性与绿色的保有量直接坐到一定平衡。
除了“绿色屋顶”这种探索式的方法,减缓“城市热岛”强度的方法还有很多,比如给建筑表面涂抹反射太阳辐射能力更强的白色涂料,把太阳光再反射回去;还比如增加透水砖的铺装面积以增加地表的潜热通量,在增加土地水份涵养能力的同时,把热能“归还”给土地。
在这其中,最简单也最具有可持续性的方法是增加植被覆盖面积,也就是是城市的“再绿化”过程,西安这几年也在提升绿化面积,2021年,西安全市城市绿地率增长至38.51%,绿化覆盖率增长至41.85%,人均公园绿地面积增长至12.33平方米。
浐灞生态区 航拍©悦西安
但要注意的是,绿化要注重“树草结合”, 树木会提供更多阴凉,也有蒸腾作用,会让周围的土壤更加湿润,草通过蒸发水分带走额外的热量,二者的组合可以降温效果最好。
而且,绿化的重点应该首先考虑在 “热岛”的核心区,像是许多城市总绿地覆盖面积一直在增加,但同时“热岛”强度也在同步增加,说明绿地面积虽然有所增加,但仍无法抵消城市扩张所带来的温度增幅。
西安近日温度
一边得病一边治病,结果还是在得病,所以,不能简单“一绿了之”,而是擒贼先擒王,优先在“热岛”核心区进行绿化,然后进行针对性的向外围进行“圈式改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