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2日,国家发改委发布《关于印发“十四五”新型城镇化实施方案的通知》,提出“提升城市治理水平,优化城市空间格局和建筑风貌”,明确“严格限制新建超高层建筑,不得新建500 米以上建筑,严格限制新建250 米以上建筑。” 事实上,这已经不是第一次出台“超高层禁令”。去年10月,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应急管理部发布的《关于加强超高层建筑规划建设管理的通知》,严格管控新建超高层建筑,强化既有超高层建筑安全管理。《通知》中指出:
城区常住人口300万人口以下城市严格限制新建150米以上超高层建筑,不得新建250米以上超高层建筑。城区常住人口300万以上城市严格限制新建250米以上超高层建筑,不得新建500米以上超高层建筑。
此外,城区300万以下城市,要建150米以上高楼、城区300万以上城市,要建设250米以上高楼,均需上报省级部门审批对抗震和消防进行审查,同样需要住建部复核备案。
上海外滩 摄影©悦西安
自然资源部此前印发的《市级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编制指南(试行)》当中同样提出,严格控制新建超高层建筑。
城市地标效应:全球摩天大楼中国数量最多
自人类进入工业时代以来,摩天大楼热度居高不下,被视作是一座城市繁荣发达的象征。
从芝加哥的西尔斯大厦到纽约的世贸中心,从香港中银大厦到台北101,这些高耸云间的超高层建筑无一不成为所在城市的地标,甚至作为城市的形象符号享誉全球。
阿布扎比 摄影©悦西安
改革开放后,尤其是进入21世纪之后,中国城市也开始加入摩天大楼“竞赛”。根据CTBUH全球高层数据库数据显示,中国有2262幢大楼楼高超过100米,是全球摩天大楼总量最多的国家,也是500米以上超高层建筑最多的国家。全球前十位的超高层建筑中,中国就占了6座。
这6座超过500米的超高层建筑分别是:632米的上海中心大厦,599米的深圳平安金融中心,530米的广州周大福金融中心,530米的天津周大福金融中心和528米的北京中信大厦,封顶的为596.5米的天津117大厦。
广州天河 摄影©悦西安
摩天大楼的兴建热潮最初源于美国。一些土地资源稀缺的城市,为了缓解人地矛盾、通过建设超高层建筑的形式向天索要空间。摩天大楼的建设不仅能提高土地的集约使用率,也能够在城市面积有限的情况,推动城市人口的增长和聚集,形成强大的规模效应,推动城市经济的快速发展。
在摩天大楼建成之后,这些凝聚着人类建筑学智慧的巨型地标在客观上也起到了彰显城市实力,提升城市形象的作用。
劳伦斯魔咒:超高层建筑诸多隐忧待解
既然摩天大楼有着如此多的好处,既能提升城市土地利用率,又能彰显城市形象,为何国家要严控超高层建设?
时至今日,越来越多的城市出于“面子工程”心理,争相建设摩天高楼,原本提升土地利用率的初衷已经越来越让位于彰显城市形象的目的,出现了本末倒置的情况。
阿布扎比 摄影©悦西安
有人指出,超高层禁令的出台是出于避免各大城市陷入“劳伦斯魔咒”的风险。
所谓“劳伦斯魔咒”,是一位名叫安德鲁·劳伦斯的经济学家提出来的。他认为,摩天大楼的大规模兴建通常都是经济衰退到来的前兆,大厦建成之际,就是经济衰退之时。
尽管劳伦斯魔咒并未在学理上得到实证研究的肯定和确认,但是近年来摩天大楼在建造、使用和维护等方面,的确越来越表现出一些突出且棘手的问题。
重庆渝中 摄影©悦西安
首先,高昂的租金使得企业望而生畏,好不容易建起的超高层建筑空置率居高不下,造成资源的巨大浪费。
其次,超高层建筑存在“烂尾”的风险。相对于其他普通建筑,超高层建筑施工周期长、资金投入高、设计难度大等特点,非资金实力雄厚的顶级开发商,极易出现资金链断裂等问题,导致项目沦为烂尾楼、无人敢继续接盘的情况,不仅造成了资源的极大浪费,也成为城市的一道疮疤。
新加坡 摄影©悦西安
再次,超高层建筑采用的大面积玻璃幕墙带来的光污染问题,立体建筑对城市风道的阻隔、减弱城市空气自然流动、大体量钢筋水泥加剧城市热岛效应等等问题也不容忽视。
高新区 摄影©悦西安 最后是超高层建筑的消防安全隐患问题。相比普通建筑,超高层的抗震标准、消防安全、电梯等设施的运行维护难度和费用等方面都不可同日而语。一旦发生火灾、地震等公共安全事件,超高层建筑的救援难度可谓巨大。
告别“摩天大楼崇拜”,西安如何重塑都市感?
曾几何时,摩天热曾席卷全国,中国的一二线城市动辄建设400米乃至500米的超高层建筑以彰显自身实力,塑造都市感。此次国家层面发文再度重申严控超高层建筑建设,意味着绝大多数城市将彻底告别“摩天大楼崇拜”。
事实上,都市感不一定必须和建筑高度划等号。
欧洲和日本的许多城市,比如巴黎、大阪等并没有太多的超高层建筑,但并不妨碍这些城市满满的都市感。精细的城市细节、优秀的建筑品质、富有层次的绿化、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高质量的公共空间同样重要。
曲江池 摄影©悦西安
近年来,西安人口已迈上千万门槛,经济体量超过万亿,锦业路、奥体中心等超高层聚集区也已成为现代西安形象的城市界面,城市建设也开始由增量扩张转向存量优化阶段。
西安都市感的营造,将更聚焦于建筑品质的提升、高质量的城市公共空间和以人为本的城市理念。
沣西新城 摄影©悦西安
在这方面,曲江的文物保护、能源金贸区的功能驱动、沣西的海绵城市、浐灞的生态立区、奥体的大开大合等等先进理念均已付诸实践并取得了不错的效果。渴望“都市感”的西安,也无需再用高度证明自己,精致的城市品质或许是打造国际都会的正确方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