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全国范围来说,大项目落地已经成为各地追赶超越的法宝,作为秦创原总窗口,今年以来,西咸新区几乎使出浑身解数,海陆空多维度做平台、做支撑,可谓硕果累累。
7月31日,三一智能制造产业园在西咸新区开工建设,这是三一集团继“三一西安产业园”后,又一和西咸新区合力打造重点产业项目。
三一智能制造产业园项目位于沣西新城,总投资65亿元,占地约900亩,分两期建设。其中,一期投资约50亿元,主要建设内容包括“三一重装西部智能制造中心”及研发人员不低于3000人的“秦创原三一全球研发中心”,项目全面达产后,年产值约100亿元、年纳税约6亿元。
提起三一重工,建工领域甚至全行业几乎都知道。
三一集团创立于1989年,是国内外知名的跨国集团,也是中国最大、全球工程机械三强和世界最大的混凝土机械制造商。2020年三一集团以人民币2924亿元的总价值,排名胡润“世界500强”榜单第325位、《财富》“中国500强”第133位、行业第1位。
需要强调的是,三一集团还是国内首家“破千亿”工程机械企业,2021年实现销售额1720亿元,今年预计将达到2000亿元。
此次开工项目于3月31日完成签约,7月31日全面开工建设,仅仅四个月,西咸新区的效率与速度不言自明。
当然,如此的“顶流”不是一下子就有的,还有西咸新区在平台建设、制度创新、要素投入等久久为功的结果。其目的就是一个核心,想方设法为加速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铺平道路,而对于科技转化“关键一环”的创新来说,最实实在在的,还是看得见摸得着的一个个入驻企业。
尤其是三一重工这种“顶流”项目的落地,更是优化了西咸新区产业组成结构,并对地方经济及产业转型形成示范效应。一种大企业纷纷青睐的信号被释放了出去,这对于正处在追赶超越的西咸新区乃至西安来说,这样的既视感可能更为重要。
那么,到底这家企业是如何与西咸新区结缘的?
行业巨头二次牵手的背后
什么是重工,就是混凝土机械、挖掘机械、起重机械、桩工机械、筑路机械等的总称。在这一块,三一重工的混凝土设备为全球第一品牌,挖掘机、大吨位起重机、旋挖钻机、路面成套设备等主导产品已成为中国第一品牌。
从应用场景就能看到,这种车型畅销与否,直接关系到国家大型命脉项目、民生项目的“建设指数”,同时,在现如今排放要求和建设场景的驱动下,工程机械建设需要不断科技创新。三一集团秉承“一切源于创新”的理念将每年销售收入的5%左右投入研发,共斩获3项国家科技进步奖,2项国家技术发明奖,其研发的新能源重卡还获得2021年度新能源重卡销冠,可谓斩获颇丰。
三一重视科技创新,秦创原的优势就在于科技成果转化,志同道合,彼此的吸引力也就产生了。
第一次的结缘来自于2018年,当年11月,三一在西咸新区投资建设“三一西安产业园”项目,该项目总投资30亿元,选址为西咸新区沣西新城,项目包括三一筑享区域总部及超级工厂中试基地、建筑机器人总部及研发生产基地、树根互联工业互联网区域总部三大核心板块,其中,三一筑享区域总部及超级工厂中试基地一期已于2020年9月建成投产。
第二次的结缘就是此次三一智能制造产业园,短短几年,三一重工能够频频“回首”西咸新区,并在此连续大手笔投资,作为秦创原总窗口的西咸新区,优质营商环境和极速的工作效率是优势之一。
西部科技创新港
为何?城市发展总是要更新的,而产业迭代又是城市更新的核心,但这个过程,不是理所应当的,还需要许多方面辅助才能顺利实现。
有人说是政策。也对,尤其像科技成果转化,过程比较脆弱,在纯市场的竞争打击下,很容易中断,需要政策加以保护,才能顺利进行。
但上述都不是最完全,究其根本,工作思路、营商环境起的作用更重要。因为一般成功的产业迭代往往是打造新空间、引入新产业、创造新生态、招来新人群、带来新消费,取得更具活力和新鲜度的运营收益和投资回报,但这个过程,不会自发主动进行,需要有良好的营商环境扶持。
也有人会问,如此快节奏的招商引资,自然需要更为缜密和细致的工作来保障,西咸新区“消化系统”能力如何?
事实上,近年来,西咸新区不断推进体制机制改革和创新驱动发展,打造“审批事项最少、收费标准最低、办事效率最高、服务水平最优”的“四最”环境,有数据显示,西咸新区营商环境的公众满意度从2017年的87%,提升到2021年的95.2%。
拿此次三一智能制造产业园项目为例,今年3月31日,双方签订项目合作协议后,4月1日就成立以主要领导为组长、多名分管领导为副组长以及用地保障、工建审批、配套建设、环境保障等专项组的工作专班,形成周例会、月调度工作机制,全力保障项目建设。
5天完成相关光缆线路迁改,1个多月完成土地征收和清表工作,40天协助企业办理完成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建设用地不动产权证,83天完成项目配套路网建设,3个多月拉运土方29.7万方……
深谙企业投资中之所想、之所急,用专业与真诚打动人,这样的行为是具有几何倍数的扩散能力的,可想而知,更多大项目的落地还在后头。
客观的讲,面对全国19个国家级新区的“奋勇争先”浪潮,身负多重重任的西咸新区要想实现高质量赶超发展,必须要以超常的思路抓项目,以超常的思维抓改革。可以说,在营商环境,工作效率中变化每先人一步,都会映射到实际发展成果当中,体现在新区“不断超车”的征途中,作用到新区在大家庭中层级攀升的高度之中。
敢闯敢试的总窗口答卷
“效果好不好,项目最有发言权”,在国内外竞争日趋白热化的当下,这句话既是趋势也是共识。
可以说,西咸新区的上半年,全部都在围着项目转。
西安咸阳国际机场三期扩建现场
上半年新区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303亿元、总量占全市34%;西安咸阳国际机场三期扩建工程、隆基绿能年产15GW高效单晶电池项目、西安国际足球中心、地铁16号线一期工程,以及空港实验学校等29个学校项目、陕西省人民医院西咸院区等8所医院项目加快建设;5条互联互通道路启动建设,创维智能家居生产基地、秦创原秦川集团高档工业母机创新基地等产业项目开工。
这是与初心不谋而合的:秦创原设立之初,就是要打造创新驱动的高地,让创新成果在此转化,从而流向全省、全国乃至全世界,这就是秦创原示范引领的目的。
在这一点上,作为总窗口,西咸新区在不断贡献出样式模板。
就项目落地而言,西咸新区形成了“四项机制”、“四个行动”等一系列有效的项目推进举措,建立了管行业管项目、分级负责、联动推进的工作机制,采取“一对一服务、面对面沟通、手把手指导”,“绿色通道”“容缺+承诺”“帮办代办”等措施。
作为总窗口,西咸新区所受到的关注量很大。任何高明的创新,都是靠两只手创造出来的。我们能够想象,这个承载全陕西科技成果转化期许的创新平台,它必将在新的征途上展现更强大的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