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健身,国民趋势
最近,由人民网主办的“人民爱健身”科学健身指导服务平台发布《2022国民健身趋势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旨在用更直观、动态、数据化的形式观察并展现2020-2022年全民的健身趋势。
从参与人口规模来看,近年来居民的健身意识正在被激发,呈现出积极健身的趋势。 根据数据,我国7岁及以上年龄人群中,每周至少参加1次体育锻炼的人数比例为67.5%,较2014年调研增长18.5%。
国民体育健身基本情况 图/人民网
进一步细化之下,我国有意识主动参加体育健身人群中,平均每周进行1-3天健身人群占经常参加体育健身人群总数的75%,平均每周进行3天以上体育健身的人群占经常参加体育健身人群总数的25%。
并且以一周作为观察周期,近两年来有意识主动参加体育锻炼的人群每周平均健身2.52天,每周健身累计时长为99-120分钟。
而对比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国家体育总局体育科学研究所牵头组织编制的《中国人群身体活动指南(2021)》建议来看,成年人每周累计进行2.5-5小时中等强度有氧活动,或75-150分钟高强度有氧活动,或等量的中等强度和高强度有氧活动组合。
也就是说,在体育健身的系统性、持久性和健身质量等层面,我国有意识主动参与体育锻炼的人群还有较大的提升空间。
认知层面改变情况 图/人民网
从认知层面来看,国民体育健身的目的也在逐渐全面。91.0%的儿童青少年、87.2%的成年人和53.6%的老年人认为体育健身具有积极作用;72.1%的受访健身者认为,体育健身作用不仅体现在身体层面,还体现在促进心理健康、增加社交关系方面。
同时,伴随着城市内运动场景的丰富,国民参与体育健身的场所也在逐渐多元化。据统计,“公共体育场馆”、“广场空地或道路”、“健身路径”、“社区体育场地”、“公园内园路与铺装场地”等,是成年人与老年人参加体育健身活动的主要场所。
健身场景多元化 图/人民网
具体到数据层面,国民使用政府兴建的公共体育场馆和公园内场地进行体育健身的比例,分别为26.9%和9.0%。与2014年调查相比,这两个数字分别增长8.5%和3.6%。
从运动种类来看,我国国民体育健身的项目也丰富多样。跑步、跳绳、骑车、球类、健步走、广场舞、舞蹈和体操都是国民健身经常参与的项目。
运动种类偏好 图/Keep公众号
其中男性健身者比女性健身者更喜欢户外健身方式,女性健身者比男性健身者更喜爱舞蹈和体操。并且国民对力量训练也比较重视,有意识主动参加体育健身人群中,25%的健身者经常性参加力量训练。
城市健身性格存在差异
而从城市层面来看,不同地区的国民健身习惯也存在比较明显的差异。
从每周平均体育健身累计时长来看,南方地区健身人群每周平均体育健身累计时长,比北方地区健身人群多10.69分钟,达到109.82分钟。东部地区健身人群的周平均体育健身累计时长和能量消耗值,超过中西部地区健身人群。
南北地区健身差异 图/人民网
在积极健身人群(即每周进行3天以上体育健身人群)层面,西部地区的积极健身人群每周平均累计健身时长高于中部和东部地区,北方地区的积极健身人数超过南方地区。
各个城市在体育健身习惯方面也各有不同。北京健身者喜爱“健步走”和跑步,不仅参加走、跑运动的人数在全国范围内最多,走、跑的距离也最远。上海健身者不仅喜爱健步走、跑步和骑车,还喜爱太极拳、格斗和冥想等活动,而沈阳健身者的跑步距离也位列全国前三。
值得注意的是,石家庄的骑行运动在全国范围内独占鳌头,石家庄健身者在健身骑行的时间和距离上都在全国各城市中位列第一。
十大运动活力城市排行 图/Keep公众号
另外,《报告》综合了城市中参与健身的人数、健身习惯分析和健身环境友好程度等因素,还公布了“全国10大运动活力城市”——北京、上海、广州、成都、郑州、重庆、深圳、杭州、西安、武汉,同时西安也成功上榜全国“爱跑榜”。
对于城市来说,大街小巷中的运动者也体现着城市内活力的流动,不论是迎接朝阳的晨练还是感受烟火气的夜跑,都是城市活力和温暖的一种见证。而每个城市几乎都有几处人人知晓的“热门运动地点”,或承载或释放城市的这种温暖。
对于北京,是后疫情时代中火热的东三环亮马河以及新老北京碰撞的后海周边;对于上海,是娄烨镜头下的文艺苏州河以及清新的世纪公园;对于成都,湿地公园成了新晋的热门路线;对于兰州,黄河两岸依旧是跑步和晨练的首选;对于杭州,西湖畔总是不错选择。
西安城墙马拉松
对于西安来说,充满历史文化气息的古城墙从1993年就开始举办西安城墙国际马拉松,在跑步声阵阵中推广着马拉松精神,并扩大着西安的城市文化影响力;而浐灞水岸则成为西安新都市发展下,又一热门锻炼地点,为国际水岸名片增添了一分烟火气的温暖。
西安体育事业再升级
当然,对于西安来说,城市内的运动身影也正在向越来越多的角落中蔓延。
乘着十四运会的春风以及冬夏两届奥运会的全面带动,西安这座城市在体育健身层面上也更具活力,无论是场地设施、竞技体育、群众体育还是体育产业都已经迈上了新台阶。而入围“全国10大运动活力城市”,可以说是西安体育事业快速发展的一个见证。
西安奥体中心 摄影©悦西安
而西安体育事业的不断成长,也来自多方面的共同建设。
首先是市民的参与度越来越高。在第14个全民健身日来临之际,西安市统计局对西安市民体育健身情况进行了调研。8月4号,西安市全民健身情况调研报告公布,调查结果显示,西安市民对体育健身的热情高、认可度高、参与度也高。
有85.3%的受访市民认为运动健身非常重要,近五成受访市民每周运动3次以上,中老年人群健身参与意识相对较强,参与健身的频率较高。
中国飞盘联赛西安站
其次是体育赛事的举办密度越来越高。在市民的高度参与之下,西安逐渐形成了“月月有比赛、周周有活动、处处有健身”的运动氛围,也逐渐成为诸多赛事举办地的首选。比如8月6日,2022-2023中国飞盘联赛首站在西安曲江新区杜邑遗址公园开赛,为西安建设赛事名城添砖加瓦。
除了知名赛事外,西安还在进一步打造品牌群众赛事活动,从多方面增加辐射效益,拉动城市体育事业的成长。
奥体体育馆 摄影©悦西安
最后是政府层面有了多项利好政策。为了承办十四运会,西安新建改造比赛场馆8个,而这些场馆在赛后或免费或低收费开放,承接学校、企事业单位、体育俱乐部的各种活动,满足人民群众的健身需求,带动市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并且《西安市十四运会场馆赛后运营管理指导意见》的发布,也通过鼓励场馆实现规模化、专业化运营,采取专项补贴、购买服务等多种方式,来共同促进城市体育事业的成长。
不论是成功举办十四运会还是上榜“全国10大运动活力城市”,都是西安体育事业发展的里程碑,也是西安建设体育强市的历史机遇。而在全民参与的热潮之下,在可预见的未来,体育也将会成为一张全新的西安名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