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十年来,西安积极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实施民营经济倍增计划,出台《西安市人民政府关于促进民营经济加快发展的若干意见》《西安市民营经济补短板促发展实施方案》等一系列政策措施,全市非公经济延续良好势头,保持较为稳定的发展速度,成为推动全市经济持续平稳健康发展的重要力量。
来自市统计局的数据显示,2012年,全市非公经济增加值2246.26亿元,2015年、2018年先后跨越3000、4000亿元,2019年突破5000亿元大关,2021年达到5721.03亿元,是2012年的2.5倍。
2012年,全市非公经济增加值占GDP51.4%,经过数年持续快速发展,2019年达到历史最高点54.4%。之后,尽管受到疫情冲击等影响,但非公经济表现出较强韧性,2021年占比为53.5%。
十年来,全市强化非公经济政策支持,着力培育电子信息、汽车、航空航天、高端装备、新材料新能源、食品和生物医药等六大支柱产业,推动新旧动能有序转换,努力打造先进制造业强市,助力非公经济优化升级。
2012年,全市非公经济三次产业增加值占GDP三次产业增加值的比重分别为30.6%、46.7%和56.2%。2021年,全市非公经济三次产业增加值占GDP三次产业增加值的比重分别为17.8%、57.0%和53.3%,与2012年相比,第一产业增加值、第三产业增加值占比分别回落12.8和2.9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增加值占比提高10.3个百分点。
市场主体健康发展 吸纳就业能力稳步提升
十年来,西安持续深化改革,积极推动优化营商环境“放管服”改革各项任务落地落实,市场主体数量质量持续提升。
截至2021年12月25日,全市累计在册市场主体是2012年末的6.4倍。其中,个体工商户是2012年末的7.0倍,私营企业是2012年末的6.0倍,外资企业是2012年末的2.6倍。全市累计在册民营经济市场主体占全市市场主体98.0%。在15个副省级城市中,西安市累计在册市场主体排名第4。
非公单位是社会就业的重要渠道,是社会经济的重要支撑力量。十年来,非公单位主动承担社会责任,吸纳大量社会劳动力就业。2021年,全市非公单位从业人员期末人数达436.94万人,较2012年增长66.0%。非公单位吸纳就业占比不断提升,由2012年的51.2%提高到2021年的63.6%,成为吸纳就业的主力军。
民间投资韧性十足 现代产业潜力无限
十年来,在一系列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健康发展政策措施的推动下,全市民间投资活力进一步彰显,增强了全市经济发展后劲,带动了非公经济产业升级。
2012年以来,民间投资占全市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保持在40%以上,2021年达44.9%。三星、比亚迪、吉利等民间投资项目为全市经济发展注入强大动力。
民间投资规模扩大、投资领域拓宽,深度参与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建设,民营经济已全面拓展到工业制造、现代服务、文化旅游、地产建筑等多行业、多领域。2021年,全市共拥有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74家,本土龙头企业迈科、隆基、荣民入围2021中国民营企业500强。龙头企业和“小巨人”企业,大手拉小手,共同推动全市新经济模式发展升级,助力打造具有西安特色的现代产业体系。
文:西安报业
|
悦西安相关推荐: 上一篇:远眺一条游船绕过沐云亭下一篇:西安交大单智伟教授团队攻克硅热法工业化量产高品质原镁难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