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长安望月 于 2022-10-27 10:29 编辑
西部网讯(记者 李卓然)123分钟,这是由西北工业大学航空学院教授宋笔锋团队自主研制的“云鸮”仿生扑翼飞行器的单次连续飞行时间。10月26日,记者从西北工业大学了解到,这一时间已通过国家专业认证机构的现场检测。
“云鸮”仿生扑翼飞行器
梭形身躯,在飞行中,一对翅膀像鸟一样展开并扇动飞翔,这是此次研发的“云鸮”仿生扑翼飞行器在空中飞行的样子。据了解,“云鸮”仿生扑翼飞行器,是宋笔锋教授团队20多年深耕鸟类飞行机理探索和应用研究的最新成果。
什么是鸟类飞行机理研究?宋笔锋教授告诉记者,在扑动翼设计方面,团队基于对鸟类翅膀高升力、大推力和低阻力气动机理的研究,提出了高效仿生翼气动外形和结构设计方法,从而使得扑动翼在飞行过程中具有最佳的升阻气动特性和推进效果,提高了飞行器的飞行效率和续航性能。
“信鸽”仿生扑翼飞行器
宋笔锋说,仿生扑翼飞行器是模仿鸟类等生物扑动翅膀的飞行方式,这样的飞行方式在微小型飞行器尺度,具有实现长距离飞行的潜力,同时由于扑动翼具有较多的运动自由度,具有较强的机动性。“不仅如此,仿生扑翼飞行器具有仿生性、隐蔽性和便携性,一般为手抛起飞、滑翔降落,起降不受场地限制,还可以像微小型固定翼飞行器那样实现快速高飞、长距离巡航等。”
“信鸽”仿生扑翼飞行器
据悉,西北工业大学仿生飞行器研究团队由宋笔锋教授领衔,从2001年开始,已在仿生飞行技术领域深耕20多年,突破了低雷诺数/非定常空气动力学计算与试验、高性能仿生扑动翼设计、高效扑动机构设计和适合扑翼飞行器的微型飞控系统研制等难题,先后研制了“信鸽”“小隼”“金雀”“蜂鸟”“云鸮”“信天翁”等不同特点的仿生飞行器,得到了陈一坚、唐长红、杨伟等多位航空领域院士的肯定,已获授权发明专利100余项,先后获得陕西省科学技术奖一等奖、首届中航工业杯-国际无人飞行器创新大奖赛优秀创意一等奖等。
“信鸽”仿生扑翼飞行器
“小隼”仿生扑翼飞行器
“蜂鸟”仿生扑翼飞行器
“云鸮”仿生扑翼飞行器
截至目前,团队研制的仿生扑翼飞行器已在北京、沈阳、深圳、北川、羊八井(海拔4300m)、稻城(海拔4100m)等全国20余个地区完成了3000余架次任务飞行,能在-10~40℃、4级风及小雨雪环境下使用。已在陕西省地质局、青海湖风景区等多个单位进行了试点应用。
未来,西北工业大学仿生飞行器研究团队将继续秉承西工大“三实一新”的校风,坚守航空报国的使命担当,砥砺前行,为航空强国建设贡献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