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个月,西安市印发《“十四五”工业和信息化发展规划的通知》,为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培育经济增长新动能、打造先进制造业强市和特色产业体系指明了战略方向。
其中,《规划》不仅对六大核心支柱产业做了全盘清晰的谋划,也对未来新兴产业与高端服务业圈画了重点。
选准赛道,区县开发区明确产业导向
纵观西安“开发区造城”的发展模式,“产业”成为最重要、最核心的关键词。无论是依靠高新技术企业发家的西高新,闻名全国的“曲江模式“、还是经开区的装备制造,航空航天两座基地的航空航天产业......
产业经济,自始至终是驱动城市发展最为核心的动力。 绕城高速南段 摄影©️悦西安
近30年西安城市发展史即是各开发区主导产业的创业史,集中展现了西安六大支柱产业发展的缩影,开发区已成为今日西安产业经济发展的动力源和主战场。
但是,开发区过多、功能相似、定位模糊、产业同质等诸多问题导致了内部失序,对外招商时常出现多区竞争一个项目的“打架”现象,导致招商效率低下、资源配置不合理,影响城市产业经济的有序发展。 西咸新区能源金融贸易区 摄影©️悦西安
今年以来,“抓开发区运行机制优化提升”已经成为西安市9项重点工作之一。市级层面要求各开发区明晰功能定位,突出效能导向,集中精力抓经济发展。
规划对西安市各开发区主导产业进行重新定位。根据资源禀赋、发展现状与产业目标的不同,赋予各开发区鲜明的“人设”,引导各区走出一条特色发展之路。
其中,国家级新区西咸新区以新能源、高端装备制造(特种汽车)、电子信息制造、科创服务产业为导向。
高新区作为西安乃至陕西的经济发动机、不仅是实体经济的主要承载区、创新驱动的核心区、也是改革开放的引领区、高质量发展的示范区,聚集了三星、美光、比亚迪、奕斯伟、强生等一大批明星企业,未来将以电子信息制造、生物医药、新能源汽车为主导产业。
二环路西北段 摄影©️悦西安 经开区作为全市工业经济发展的主战场和顶梁柱,聚集了陕汽、吉利汽车、西部超导、西部材料等企业,力主发展高端装备制造、汽车、新材料新能源制造。
航空基地与航空基地的差异化特色在其名称中体现的比较明显:航空基地面向航空产业、航空装备制造、新材料;航天基地则面向航天产业、新能源、电子信息制造。 做强新兴产业,推动形成更多新的增长点
在新兴产业方面,西安将聚焦人工智能、增材制造(3D打印)、机器人、大数据、卫星应用等领域,积极抢占新兴产业赛道,推进新兴产业形成更多新的增长点。
其中,人工智能产业集中在高新、西咸、浐灞、陆港及富阎新区;卫星应用则集中在高新区和航天基地;增材制造(3D打印)分布在高新、经开及富阎产业合作园区;机器人产业集中在高新区、经开区、浐灞生态区;大数据产业分布在西咸、国际港务区及曲江。
人工智能
依托华为全球技术西安创新中心、中软国际,开发面向人工智能的操作系统、数据库、开发工具等关键基础软件。 华为西安研究所 摄影©️悦西安
发挥中兴、华为、紫光国芯等龙头企业集聚效应,打造器芯协力的人工智能产品体系。高标准推进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建设。支持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业开展人工智能基础前沿技术研究和关键核心技术研发,发挥各类国家级、省级人工智能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中心等平台作用,持续输出人工智能核心研发能力和服务能力。
加快软件、硬件、机器人、运载工具、智能终端、智能安防等领域的产品研发,促进人工智能产业集聚发展。
增材制造(3D打印)
依托西安交大、西工大、西北有色研究院等院校及科研院所的国家重点实验室,开展增材制造基础研究、工程化研究和应用技术研究。 中国西部科技创新港 摄影©️悦西安
依托铂力特、西安赛隆、增材制造国家研究院等企业,提高金属材料增材制造装备的效率、精度、可靠性,以及非金属材料增材制造装备的高工况温度和工艺稳定性,强化增材制造装备软硬件协同能力。
依托西北有色金属研究院等企业,积极开展增材制造专用材料研究与试制,鼓励相关企业从事金属及非金属增材制造专用材料的批量化生产。建设以产品及技术收益权为主的增材制造产业孵化基地,促进增材制造技术与应用领域相结合,着力开展增材制造多元化应用产品生产和加工。
机器人
依托西安交大、西工大等院校技术优势,发挥研究所主体研发作用,突破高性能控制器、伺服电机和传感器等关键零部件核心技术,提高传感器、末端执行器等零部件的质量稳定性和产品性能,加强工业机器人与智能制造装备的协同性研究,突破七轴以上机器人的研发生产。 西安交通大学 摄影©️悦西安 重点扩大六关节工业机器人整机产能规模,突破弧焊机器人、装配机器人、全自主编程智能工业机器人、人机协作机器人、双臂机器人生产工艺,提高产品性能。
立足公共安全、重大科学研究、医疗产业基础、消费升级市场等领域实际需求,重点发展专家化、智能化机器人产品及服务。围绕机器人集成应用,强化整机系统集成和二次开发与设计,提升集成服务解决方案能力,培育一批具备工业机器人工程能力的系统集成企业。
大数据
积极推进大数据技术在传统产业中的应用,利用大数据技术改造企业生产工艺,加强企业管理,提升产品质量和服务水平,提高企业生产效率和核心竞争力,实现实体经济与数字经济深度融合,促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
国家超算西安中心 摄影©️悦西安
发展云计算产品、服务和解决方案,推动关键行业领域信息系统向云平台迁移,促进云计算业务和商业模式创新,为大数据存储、快速处理和分析挖掘提供基础能力。
支持大数据与云计算、物联网、移动互联网等融合发展与创新应用,积极培育新产品新业态。
卫星应用
依托航天五院、航天九院、陕西航天技术应用研究院、西安东强等科研院所和企业,聚焦人才、科研、技术和产业方面的优势,大力培育卫星应用产业集群。 航天基地 摄影©️悦西安
结合西安在集成电路、半导体领域的资源优势,鼓励满足航空航天产业需求的北斗芯片和终端产品研发,率先布局北斗星基增强系统,扩展应用范围。
发挥航天五院西安分院、中科院授时中心等北斗龙头企业的资源优势,紧抓2020年北斗系统完成全球组网后的机遇期,加强北斗系统在交通物流、应急救援、能源数据采集等领域的实践应用。
未来产业
抢抓数字经济发展机遇,谋划布局区块链、量子通讯、虚拟现实等未来产业,培育新增长点和新动能。加快区块链产业化进程,支持骨干企业开展区块链平台建设。
大华西安基地 摄影©️悦西安
加快量子计算技术研究与应用布局,打造量子科技示范区,探索量子技术各领域的应用。加快推动虚拟现实与增强现实产业发展,支持企业开展虚拟现实/增强现实(VR/AR)产品研发及产业化项目。
集聚高端服务业,推动产业融合提档升级
生产性服务业方面,聚焦现代金融、现代物流、研发设计、检验检测认证、软件和信息服务、会议会展六大领域,推动生产性服务业提质增效,实现制造业与服务业融合促进,为制造业发展注入不竭动力。
现代金融
加快打造丝绸之路金融中心,积极承接金融创新试点,加快高新金融核心区建设,强化西安金融商务区和西咸新区金融功能区承载力,推进科创、绿色、普惠等特色金融快速发展,促进金融资源集聚发展。
锦业路 摄影©️悦西安
充分发挥各类银行机构差异化优势,形成金融服务制造业发展协同效应。推进“龙门行动”计划,构建与境内外证券交易所对接合作机制,全面提升资本市场利用水平。
现代物流
推进物流产业集群建设,支持区域辐射型分拨中心、高标仓、智能仓等现代物流设施建设。 国际港务区 摄影©️悦西安 加快推进内陆中转枢纽陆海空多式联运、陆海联动多点协同的集装箱多式联运智能骨干网建设示范工程。加快发展与制造业发展相适应的跨境电商物流、保税物流、冷链物流、绿色共同配送等新业态。 研发设计 曲江新区 摄影©️悦西安
充分发挥高校、设计院、科研院所和科技服务企业的研发设计优势,搭建科技创新开放合作共享平台。鼓励科研院所、高校和企业与国内外知名企业、海外人才(团队)等合作设立研发中心、实验室等研发机构,共建研发设计服务平台。积极引进行业龙头和知名研发设计企业,鼓励和支持专业性研发设计企业发展,提升科技服务业对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的支撑能力。
检验检测认证
鼓励发展面向制造业全过程的专业化检验检测认证服务提供商,加强检验检测认证服务机构的资质管理和能力建设,提升检验检测认证服务能力。鼓励有条件的制造业企业开放检验检测资源,参与检验检测公共服务平台建设。鼓励有条件的认证机构创新认证服务模式,为制造企业提供全过程的质量提升服务。
软件和信息服务 丝路软件城 摄影©️悦西安
发挥西安软件和信息服务业在行业应用软件、嵌入式软件、集成电路设计与测试、物联网、移动互联网、信息技术服务等领域的优势,加快软件新城和重点软件园区建设。围绕制造业关键环节,重点支持高端工业软件、新型工业APP等研发和应用,发展工业操作系统及工业大数据管理系统,提高工业软件产品的供给能力,强化软件支撑和定义制造的基础性作用。
会议会展 西安国际会展中心 摄影©️悦西安
围绕制造业发展,积极引进国际论坛、展销会、产品赛事活动,提高举办国际展会的能力和水平,扩大欧亚经济论坛、丝博会、世界西商大会、全球硬科技大会、全球程序员节、中国国际通航大会等重大展会的参与面和影响力。
推动会展业与制造业深度融合,为制造业发展提供技术和市场等强有力的平台支撑。
随着各区县开发区制造产业导向的明确,开发区的功能定位得以明晰,将真正成为西安的经济建设主战场、创新驱动主力军、对外开放主窗口、产业发展主阵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