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让西安这座千万级人口的城市按下了“暂停键”。然而,进入1月,西安连续多日出现污染天气,甚至重度污染天气。不少人感到困惑:“企业停工了,大家都不开车上路了,怎么还会有污染?”
对此,长期从事关中区域空气污染研究的中国科学院地球环境研究所表示,本轮污染主要是不利气象条件下,外部输入和本地排放造成的一次污染过程。疫情管控措施在一定程度上减弱、缩短了此次污染的强度和时长。
污染从哪儿来?
“外部输入+本地排放”是污染物主要来源
河北、山东等地从2021年12月底陆续开始出现污染天气,汾渭平原东部也出现中度污染天气。在此背景下,我省关中地区从1月1日开始陆续出现污染天气,1月3日渭南、咸阳等地首先出现重度污染天气。1月4日和5日,关中五市均为重度污染天气。
“从监测数据看,1月份就是关中地区出现污染天气最多的月份。以西安为例,2019年1月和2020年1月均出现13天重度污染天气。”张宁宁说,这与1月份气象条件较差,且存在污染物外部输入有关。尽管西安因为疫情采取管控措施,但空气是流通的。本次污染过程中,西安主导风向为东风或东北风,此时上风向的外省部分地区的空气质量达到了中度或重度污染水平。这种情况下,上风向地区产生的污染物会随风飘散到关中盆地里面,西安位于关中盆地中部,自然不能幸免。
同时,疫情期间,为了确保城市的正常运转,涉及西安民生保障的热电联产、供热、垃圾发电等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量较大的工业企业均正常生产。此外,农村及返乡居民受疫情管控原因,取暖需求较非疫情期间有增无减,也在一定程度上导致生物质和散煤燃烧排放量有所上升。
“疫情管控并不等于停排,也不等于清除污染物,只是部分污染源的减排,这只能减缓污染物累积的速度,降低污染强度,但不能消除污染。‘外部输入+本地排放’是此次污染物的主要来源。”张宁宁表示,关中盆地的环境容量有限,就像一个东部开口、西部封底的瓶子,在不利气象条件下,由于边界层高度下压,瓶子的容积就会变小。这时候,污染物从瓶口不断输入,瓶子很快就会被灌满。
为什么发生污染天气?
“特殊地形+不利气象”使污染物无法扩散
疫情期间,尽管西安大气污染物排放量有所下降,但由于不利气象条件导致区域大气环境容量减少,同时受区域污染跨界传输和自身先天不足的地形影响,造成近期重度污染天气频发。
关中盆地北部有黄土高原,南部有秦岭,呈东宽西窄“喇叭口”形盆地。西安位于关中盆地的中部,冬季污染物进入西安后,受地形阻挡的原因,污染物在此不易扩散,成为全国重污染多发地区之一。
“污染物堆积在关中盆地后,在高湿、静稳和边界层下压等不利气象条件下,会不断累积及二次生成,加重污染程度。”张宁宁说,比如1月8日,西安下起了小雨,湿度增加,反而有利于颗粒物的二次生成,因此当日仍然显示是污染天气。高湿、静稳等不利气象条件导致污染物无法扩散,逐渐累积加重,造成本轮大气污染产生。
相关资料显示,2018年12月30日至2019年1月14日西安遭遇跨年重污染过程,污染超标持续16天,其中轻度污染3天、中度污染1天、重度污染10天、严重污染2天。
“当时的污染成因和本次污染成因很相似,但其污染程度远高于今年。”张宁宁表示,大气污染产生主要有四个原因:一是本地污染物的排放累积;二是区域污染物的输送;三是容易聚集污染物的地形;四是不利气象条件影响污染物扩散。大气污染防治是一项长期且复杂的过程,不仅需要精准施策,还需要考虑本地和区域、城市和郊区等多方面的协同治理。
机动车管控是否必要?
疫情期间二氧化氮平均浓度较平时下降近50%
疫情期间,西安城区机动车活动明显减少,对减排是否产生效果?
张宁宁表示,疫情期间的机动车管控效果可以从二氧化氮平均浓度的数值上反映出来。疫情期间,二氧化氮平均浓度较平时下降近50%。
机动车日常管控只是移动污染源管控中的一项,是应对污染天气可长期采取的措施之一。事实上,因为移动污染源排放对氮氧化物和挥发性有机物VOCs的“巨大贡献”,“十四五”期间,我国已将移动污染源的深度治理作为空气污染治理的一项重要任务。
“疫情期间,包括机动车在内的污染源减排对大气污染防治是有效果的。”张宁宁表示,2020年疫情期间,数值模拟计算结果表明,西安日均PM2.5平均浓度较平时下降25微克/立方米,下降幅度显著。
此外,以西安市2020年疫情为例测算,在不利气象条件下,污染物本地排放叠加外部输入造成西安空气质量指数80个小时左右即可由良累积到重度污染。如果没有疫情管控措施,西安空气质量指数由良累积到重度污染的时间仅为50个小时左右。
雾霾之中,没有人能独善其身。清新的空气,是大家共享的公共产品,需要每一个人的精心呵护。张宁宁说:“大风降温天气可以将关中盆地的污染物清除,空气质量会有所好转,但要想关中地区空气质量本质上得到改善,还需要大家共同努力,一起守护蓝天。”
|
悦西安相关推荐: 上一篇:沣东新天地修改设计→拆除→重建下一篇:西咸空港的发展现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