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长安望月 于 2023-2-2 11:37 编辑
2月1日,西安市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西安市推动高质量发展相关情况,西安市文化和旅游局局长孙超介绍到,今年春节,“西安年”推出6大主题44大类1500余场次活动,成为国内最具影响力的年文化IP。
2022年,文旅局紧扣“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的要求,聚力打造彰显中华文明的世界人文之都,加快推动文旅复苏发展。
孙超介绍到,文旅局制定了文化旅游产业稳增长促消费十二条措施,累计兑付市级旅游发展专项资金9986万元,暂退旅行质保金6475万元,惠及企业主体741家,加快文旅市场复苏;“长安十二时辰+大唐不夜城” 、西安城墙“数字化保护”案例,分别入选全国文化旅游最佳创新成果和十佳案例,白鹿原影视城2022年入选国家旅游科技示范园区。广仁寺文化景区晋升国家4A级景区,北院门历史文化街区、易俗社文化街区荣膺国家级夜间文旅消费聚集区;电影《柳青》、电视剧《装台》、话剧《路遥》等六部作品荣获 “五个一工程”奖。“戏曲进乡村”惠民演出场次850场,发放“文化惠民卡”5000张,更好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需要。
2022年,西安市86个重点项目加快推进,完成投资283.76亿元,占年度投资105.6%,99个项目纳入全省高质量文化旅游项目清单,陕西考古博物馆、汉长安城未央宫遗址一期、鄠邑天桥湖景区、浐灞保利大剧院、曲江万人竞技馆等一批重点项目建成开放。
出台了试点城市推进工作方案,推出“长安十二时辰”街区、“密城·白鹿原”等沉浸式体验新场景,杜邑公园、太乙驿、长安唐村等一批高品质度假营地成为消费新热点,《长恨歌》《梦长安》《驼铃传奇》提档升级,推动文旅消费提质扩容。
成功举办“长安夜·我的夜”第三届夜游嘉年华、2022消夏旅游季、2022西安乡村旅游年、关中文旅大集等活动,以及2022“东亚文化之都”十周年音乐会、国际音乐节等对外文化交流活动。今年春节,“西安年”推出6大主题44大类1500余场次活动,成为国内最具影响力的年文化IP。
2023年,文旅局将围绕推动“着力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重点任务落实,以推进文化自信自强为动力,以重大文化项目为牵引,以文旅产业转型为抓手,以文旅深度融合为突破,发掘和用好丰富文化资源,加快打造彰显中华文明的世界人文之都。
2023年市文旅局将围绕推动“着力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重点任务落实在“六个坚持”上下功夫、求实效。
坚持保护优先,加快文物活化利用。进一步健全文物保护、发掘、展示、传承制度机制。重点做好太平遗址、秦东陵等重要考古发掘,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坚持文物活化利用,创新展示方式,推进“博物馆之城”建设。加快创建汉长安城国家大遗址保护利用示范区建设,打造大遗址保护利用的新样板。
坚持以人为本,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推出《大汉赋》《大唐赋》等具有中华文化底色的精品力作;创作《鲁艺之光》《东方红》等一批讴歌党、讴歌人民、讴歌时代的红色文艺精品;加强秦腔保护、西安鼓乐等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加快构筑“长安书院”“长安云”“长安乐”等新型公共文化空间,打造高质量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坚持文化赋能,推进产业转型升级。聚焦历史文化、微度假、本地游、夜间经济,顺应转型发展新趋势,推出新产品、壮大新业态、打造新场景、叫响新营销、做精新IP、做实新消费,丰富优质产品和服务供给,加快国家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区创建,全年旅游业总收入增长18%。
坚持创新驱动,释放文旅消费活力。以创建国家文化和旅游消费试点城市为引领,定期组织文旅消费季、主题消费月,强化线上线下联动消费,培育消费新模式,激发消费新动能,构建特色化、品质化、现代化的文旅消费格局,助力陕西打造万亿级文化旅游大产业。
坚持项目带动,推动文旅深度融合。加快开元剧场、丝路欢乐世界、绿地丝路全球文化中心、西安曲江文创中心等重点项目建设,全年56个市级重点文旅项目完成投资220亿元以上。推进八办、建国路片区、顺城巷等历史文化片区和街巷有机更新,使老城区成为全国遗产保护利用和文旅融合的新亮点。
坚持塑造品牌,提升城市形象品位。围绕“三都四城”建设,持续打造“西安年”“长安夜”“中华二十四节气”等品牌,让西安文旅IP“活起来”。加强关中平原城市之间的文旅合作和交流,发挥好“东亚文化之都”、世界城地组织亚太区旅游委员会、东盟与中日韩“10+3”文化城市网络等平台作用,开展系列文化交流活动,持续提升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
市商务局:
保供应、促消费、稳外贸、扩开放 为西安高质量发展助力添彩 市商务局局长张选民介绍,过去一年,我市在落实疫情防控措施的同时,统筹保供应、促消费、稳外贸、扩开放各项工作,为西安高质量发展助力添彩。
坚持“外保货源、内保畅通、末端保供”,制定生活物资应急保障工作方案,构建市、区、街道、社区四级保供体系,联合京东、盒马等设立城市保供大仓,建立6大农产品批发市场、13家重点保供企业1800余家门店监测调度制度,牢牢守住市民的“米袋子”“菜篮子”。
出台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培育创建三年行动方案,明确“三都四城”西安消费品牌,打造历史文化之都、时尚购物之都、国际美食之都、国际旅游名城、国际教育名城、国际会展名城、世界赛事名城。新增长安十二时辰、合生汇、未央168街区等新消费场景。新增首店139家。电子商务交易额6235亿元,同比增长11%。市区两级发放消费券2.5亿元。开展一刻钟便民生活圈试点建设,建成27个高品质便民生活圈。 多措并举稳外贸。全市进出口总值4474亿元,其中出口2801亿元,增长17.3%;一般贸易进出口占比较2021年增长8个百分点,贸易结构进一步优化;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出口增长39%,新兴市场进一步拓展;全市跨境电商交易额144亿元,增长46.4%。
自贸引领扩开放。坚持深化制度创新、优化营商环境、推动产业聚集“三位一体”,全年培育形成创新案例91项,其中建设“一带一路”跨国农业全链条发展体系、“互联网+进口快件”监管新模式等7项获评国家级创新案例。获批全国首个内陆港口启运港退税试点资质,落地国际邮件、商业快件、跨境电商 “三关合一”海关监管场地,设立浐灞国际会展公用型保税仓,开展省内首单国际航空起落架保税维修业务,举办“市民走进自贸试验区”系列活动,自贸试验区示范引领作用进一步彰显。
2023年市商务局将围绕“六抓六促”扩消费、“四增三三强”稳外贸开展重点工作。
通过“六抓六促”扩消费。抓商圈促提升,出台《西安市商圈商业街区建设行动方案》,持续推进钟楼—大南门、小寨—大雁塔2个都会级商圈和10个城市级商圈、25个区域级商圈、150个社区级高品质便民商圈建设,打造10个夜经济聚集区,新增商业面积100万平方米以上。
策划组织“乐享消费·嗨购西安”6大系列100场活动,推进文商旅融合,打造沉浸式体验消费新场景、新IP;推进内外贸融合,促进国际国内市场高效联通。抓餐饮促品牌,推进国际美食之都建设,鼓励老字号创新发展,打造特色餐饮聚集区,引进培育米其林、黑珍珠等级餐厅和特色美食餐饮,带动西安美食品牌化发展。抓企业促活力,实施商贸企业“内培外引”工程,招引“首店、首发、首秀”,新增限上商贸企业500家。抓政策促服务,落实重点企业“一对一”服务机制,研判商业发展新形势、新趋势,及时出台政策,为西安商业发展做好服务。
通过“四增三强”稳外贸。据介绍,就是稳出口、扩进口,扶跨境、拓业态,持续做大外贸基本盘增总量。坚持“内培外引”相结合,承接东部沿海地区加工贸易转移,全年新增外贸市场主体400家增主体。开展外经贸企业出海抢订单行动,巩固传统市场,提升优势市场,拓展新兴市场增订单。推动空港陆港联动发展,织密“空中丝绸之路”航线网和长安号运输网,打造效率高、成本低、服务优的国际贸易通道增通道。
此外,围绕外资、民营、国企分别扶持一批龙头外贸企业,强化带动作用,建强自贸试验区、国家加工贸易产业园、进口贸易促进创新示范区、综合保税区、跨境电商综试区等贸易平台等来强龙头、强平台和强服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