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发展的竞争,就是核心产业的竞争。面对经济转型,全国各地都纷纷寻找突破口,围绕科技创新带动的产业升级,已被视为第一选项。
前不久,西安领先众多城市,获批建设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和科技创新中心,这一“双中心”被认为是最具含金量的“荣誉证书”,意味着西安在国内多城申建的激烈角逐中,占得先机。
也可以说,面临全国15个副省级城市和5个计划单列市的追赶超越,西安有了弯道超车的机会,承接双中心的区域,自然被列入城市发展的未来样本。
实至名归,第四个双中心
在此之前,获此殊荣的仅有三个城市和地区,分别是:北京、上海、粤港澳大湾区。西安能与我国经济前沿城市并列,这份殊荣的分量可想而知。
那什么是双中心呢,简而言之,“科技创新中心”是在各类高校、研究机构支持下,打造具备高度集聚和竞争力的重大产业集群,“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则偏重基础科学研究,主攻突破一批重大科学难题和前沿科技瓶颈。
要知道,“双中心”的建设,会将所在城市或地区纳入国家重要科技体系,通过汇聚和配置全球创新资源,从而改变和提升区域格局,无疑对塑造国际科技竞争优势是一大利好。 西安高新区一角
一个主打科技产业培育,一个主打科研攻坚,如此全周期、高起点、深层次的宏伟命题,谁能有实力承接落地呢?
我们发现官方文件中提及最多、匹配度最高的丝路科学城,成为此次焦点。从全力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硬科技创新策源地、具有前沿引领性的新兴产业衍生地到“一带一路”顶尖人才首选地... 丝路科学城的作用被明确下来,西安的角色也得到了新的界定。
丝路科学城功能布局
相较于其他“称号”,“双中心”是国家机器寄予一座城市科技创新实力的最大支持,是对一个区域多年产业积淀与科技厚度的最高肯定,为国家在未来国际分工中的角色进行延展,从这些方面看,丝路科学城不仅是西安“丝路科学城”、亦是面向国际的“丝路科学城”。
与国际接轨,突破城市发展的上限
虽然是第四个双中心,但丝路科学城有着前三者无可比拟的优势。如北京怀柔科学城、上海张江科学城、大湾区光明科学城,其科学中心与科创中心的核心承载区并非一地,而是由多个小板块组成。
也就是说,西安丝路科学城是目前唯一一个“双中心”的核心承载区。
秦创原集成电路加速器
从国际上看,科学城的概念最早形成于20世纪50年代,以提升原始创新能力为核心,集聚高端科研基础设施、多元创新主体和创新服务等创新要素,具有数字化形态、高端人才宜居的重要特质。
当然,一个科技新城的落地,不能仅依托宏观概念,具体规划的科学性也至关重要。在内部的整体效率方面,丝路科学城各版块分工清晰、相辅相成,既符合现代产业高度分工的组织关系,又兼顾了产业人群对居住环境的高要求,一个硬科技产业生态圈日益成型。
根据规划,丝路科学城面积达220km2,涵盖中央创新区、生态文创区和硬科技产业区三个片区。围绕“5561”现代产业体系,布局科创金融、国际社区、生态文创、科学中心、光电子产业、科教创新、生物医药绿色装备、汽车产业、新能源新材料和智能制造等十个产业组团,最终形成“一城三区十组团”的空间结构。
中科院西安科学园
其中,中央创新区面积50.5km2,打造“科技+金融+创新”深度融合、互乘放大的丝路国际金融中心;生态文创区面积为21.8km2,以科技旅游、生态文创、商务会议为核心功能。而“重头戏”的硬科技产业区占地面积最大,达147.7km2,以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双创平台、龙头企业、国际创新五大功能为核心,并为大科学装置预留区域。
可以看到,丝路科学城定位全球,面向未来,其基础与上层建筑的配比具有极为深远的洞见。尤其是规划模式的创新,正好契合国家对科技赋能生产方式、优化产业结构的要求,也为西安乃至陕西其他区域的发展,提供了未来10年的新样本。
西安科学园启动区整体鸟瞰图
不过,丝路科学城还有一个特性,就是与国际接轨。
科技产业,尤其是硬科技产业,最忌讳闭门造车。要站在解决国家战略瓶颈的需求上,借助全球分工调整的红利期,借力打力,积极融入全球网络,以开放的姿态汇聚全球高端资源。
而丝路科学城的国内外交流渠道,就是不设边界、不设关卡,通过国家“一带一路”科技创新计划,推进科技人文交流、共建联合实验室、科技园区合作和技术转移等吸引全球顶尖人才,充分发挥各类创新要素聚集的优势,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开放之城。
由此可见,丝路科学城能有足够的底气不无道理,虽地处西安高新区,但其视野、定位、布局均放眼全球,并针对内陆地区,发起一场关于科技创新机制的探索。
西安国际文化传播中心
而基于国家“双中心”加持,以西安为代表的内陆,可通过四通八达的信息链与全球接轨,减少与发展成熟地区在参与国际科技产业升级中的“速度差”,亦可摆脱地域限制,在新的城市圈层里,实现能级跃迁。
构筑新的城市圈层,才有更高的经济质量
事实证明,科技转化率高的区域,经济的支撑性和韧性往往表现优异,毕竟,高端的产业对经济环境的硬性要求,也要同步。
2022年,西安市生产总值(GDP) 11486.51亿元,比上年增长4.4%,三大产业均实现上涨,只有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较2021年下降5.2%。在极具挑战、复杂多变的大背景下,西安的全国排名前移两位,城市吸引力不断增强。
永安渠海绵城市公园一期 永安渠商业街区全景效果
当然,经济发展的目的,是为人服务。全球每一个经济发达的实体,都注重社会个体的情绪认同,尤其是城市中坚人群的认同。这就对人的居住方式、生活场景和成长环境提出更高要求,毕竟,高质量的经济发展离不开地缘条件、资本聚集和人才导入。
从开荒破土、小有成就到初具规模,如今的丝路科学城,再次回到“产品主义”的逻辑,大到摩天建筑、房屋道路,小到沟渠流水、绿植养护,无不立序未来,用实力兑现新区价值。
那么,何为“产品主义”?向来对土地开发和人居理念有着长期研判的龙湖地产,或许很有发言权。在丝路科学城,龙湖西安公司为龙湖青云阙项目,倾注了属于龙湖的“产品主义”,满足对现代便捷生活的需要,满足对美和艺术的精神追求。
龙湖青云阙营销中心实景图
对正处在城市能级跃升关键期的西安来说,丝路科学城并不缺少头部开发商的身影,但科学的造城理念和高质量的运维体系,才是面向城市竞争、应对文化碰撞的基石。身居集合国家顶层规划、产业结构转型、经济发展机遇等多元红利于一身的流量片区,丝路科学城理应受到各路资本的抢滩布局。
作为龙湖在丝路科学城的首秀,亦是该区域内首个“第四代住宅”,龙湖青云阙通过对都市生活空间的探索,融合西式玻璃幕墙、中式重檐屋顶、现代空中庭院三大题材,创造极致感官。
据悉,龙湖青云阙尚府二组团即将加推,从建筑面积约130-188㎡大平层,到220㎡洋房均有出现。
龙湖青云阙尚府-洋房建筑效果图
项目主创团队认为,洋房与空中院落并非简单相加,而是将其背后的文化属性打通,龙湖青云阙在外观上,门楣飞檐,屋顶精致挑檐,腰部构建重檐,大量细节采用深空灰底加鎏金勾边,与全景落地大窗呼应的,是14.8米折线“跑道式”阳台,相当于270°大转角,都会璀璨生活与空中院落在此相得益彰。
青云之上,琼楼宫阙一如其名,项目的整个园林设计,也处处体现自然的通透,即便在冬季依然能有诗意之灵动,以“26°慢空间”的精湛的水系,搭建景观岛屿,再由廊桥漫道链接,形成融汇水、木、石、桥等元素于一体的悠然生活意境。
龙湖青云阙尚府实景图
在项目的生活半径之内,未来之瞳超高层集群、投资近200亿的永安渠商业街、“玻璃金字塔”——国际文化传播中心、轨道交通、大剧院和高新系教育等等配套,已先后就位,从建设中的高新云巴,到列入地铁最新规划的12号线等等,均为今后地面建筑预留尺度。
此外,万豪国际集团旗下的福朋喜来登酒店、韩国新罗酒店均已完成建筑封顶,二者将于今年转入筹开前的施工阶段,成为高新CID区域国际品牌酒店的两大地标。
从生活场景到家庭教育、从商业服务到文旅形态,与极具现代美的建筑群落交织,与丰盈的精神生活场景融合,室外景观和室内空间得以共同催生出独特的科技生活气息。
西安高新区第三十一小学实拍
值得一提的是,外界从高新区春季学期开学工作会中看到,2023年计划在高新CID新建中小学3所,包含1所中学、2所小学。其中两幅教育用地均定在未来之瞳西侧。一方面,这是西安教育三年行动的续篇,另一方面,将给丝路科学城带来更具优势的高新系教育资源,为入区企业和人才解决子女教育和成长问题,提供帮助。
新设学校依然采用高新一中初中校区的“名校+”教育联合体,即“一长多校”管理模式,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中心,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培养高素质人才。
在第四个国家“双中心”的建设背景下,丝路科学城的“星辰大海”已经上路,以龙湖青云阙为代表的高端人居项目,也不再被看作纯粹的居所,而是带动区域“人气”提升,营造城市新圈层的途径。
高新CID功能空间布局图
高尔基说,科技是我们这个时代的神经。没错,丝路科学城就是这样的中枢,从“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立城灵魂,到如今西部地区乃至全国塔尖的科技产业聚集和科研突破策源地,我们在这里看到的,是西安下一个10年的大好时机。
而龙湖深耕西安16年,从曲江到航天、从经开到徐家湾、从西咸到丝路科学城,面对不同的区域定位,总能有着独到的领悟,总能迅速做出灵活策略,总能迅速获得市场的感性回音,也许,这正是龙湖见证城市发展每一步的有力注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