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一段时间,伴随以新能源汽车、电子信息等为首的新兴先进制造业壮大,不少城市借势踏上工业领域“狂飙”之路。可以说,工业发展的成色与产业培育的特色,都为城市能级、综合实力的跃升提供了坚实源动力支撑。
最新数据显示,今年1-2月,西安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25.0%,较上年同期提高18.2个百分点,较2022年全年提高11.1个百分点。足以看出,开年之际的西安,就在产业进阶道路上实现了自我突破。
先进制造重磅项目接连投产
于工业发展而言,其中扮演“先锋队”角色的先进制造业,现如今已然成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推手,因为它不仅技术门槛高,对泛延伸、泛结合产业的布局也有极高的要求,引领着未来产业发展方向。
前不久,位于沣西新城的三一智装产业园首台产品试制下线,作为机械行业龙头三一集团布局西安的全新产业园,这也标志着正式进入试生产阶段。 三一宽体自卸车下线现场
资料显示,该项目总投资65亿元,占地约900亩,分为两期建设,其中一期包括联合厂房、办公楼和研发楼等,主要用于矿用宽体车、液压支架等产品,待全面达产后可实现年产液压支架1.2万套、宽体自卸车6000辆,年产值达100亿元。
与此同时,在泾河新城隆基绿能年产29GW单晶电池项目,伴随第二、三号车间顺利投产,共有56条生产线的三个生产车间实现了全面投用,预估今年产值或超150亿元。接下来,曾于年初签约的投资百亿级年产100GW单晶硅片及50GW单晶电池项目也将加快建设,助推光伏产业链发展再进一步。
隆基单晶电池生产车间
除了西咸新区,开发区“领头羊”高新区内多个快速推进项目,同样迎来关键节点。
总投资125亿元,主要建设12英寸集成电路用硅片生产线的奕斯伟硅产业基地二期,其主体建筑进入封顶倒计时,并预计年内投产。二期项目满产后,基地月产能有望达到100万片,这一生产规模将进入全球同行业前六。
刚刚迈入百亿级产值的西安众迪锂电池,在现有一期新型动力电池生产线基础上,持续扩大产能,二期扩产项目正进行设备安装,计划2024年全面投产,为比亚迪新能源乘用车及外部整车制造企业提供高品质动力电池。
年产12GWh新型动力电池扩产项目 航拍©陕西日报
而站在“北跨”战略背景视角,身为先行者的经开区获评2022年度国家级“绿色工业园区”,即符合以产品制造和能源供给为主要功能、工业增加值占比超过50%等的省级以上工业园区。
另外经开在2月前三天还“连下三城”,先后签下丝路轨道交通产业园、陕西有色金属集团新材料产业研发中心及科技成果产业化基地、陕汽商用汽车创新中心及产业链项目,均是成长性好、带动性强的产业链条。
增速第一!亮眼数据支撑产业底气
结合前述落地项目,我们会发现龙头明星企业所产生的影响是极其明显的,不仅因为自身投资的庞大金额,还得益于围绕着项目落地开发而生的红利,进而带动上下游配套产业体系协同发展的集群效应。
工业强则经济强,制造业兴则工业兴,实打实的数据统计也印证了这一点。去年全年,西安经济在三产放缓的情况下,二产增速达到10.7%,尤其是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3.9%的亮眼数字,保持了从上半年至全年期间,位居15个副省级城市和9个国家中心城市第一位。
2018-2022年西安三产结构比例数据
经历多年三产服务业的蓬勃发展,当下偏弱的第二产业一改以往颓势走向,亦在以微小变动影响着三次产业的结构比例。
再进一步分析行业大类分布,汽车、新材料新能源、高端装备的表现尤为突出,支撑起工业发展大盘。根据统计,西安六大支柱产业2022年累计产值达到7652.81亿元,同比增长27.9%,已形成电子信息、汽车、航空航天、高端装备、新材料新能源5个千亿级产业集群。
2023年1-2月全国汽车产量前十五省份
特别是西安晋升“新能源汽车之城”,曾在年初之时引起广泛热议。年产新能源整车101.52万辆、增速高达277.7%、占全国份额14.1%,单是拎出来其中一个数字都足够震撼,成为全国首个新能源汽车产量破百万的城市,力压上海、柳州、深圳、重庆等新能源强市。
当然,属于汽车产业的高光时刻仍在继续。
仅今年前2个月,陕西省就完成汽车生产21.09万辆,现阶段居全国第八,并逐步缩小与安徽、湖北等汽车大省的产量差距。同时,增速依旧居于高位,较去年同期的13.97万辆,增幅约51%。2023全年能否实现产量规模再进位,值得期待。
高新丝路软件城 航拍©悦西安
未来人工智能计算中心效果图
尚未迈入千亿规模的食品和生物医药方面,正蓄力形成新的产业引擎方向,目前集群效应已初步显现,诞生了多个细分领域的龙头企业。例如以杨森、立邦、巨子生物为代表的的化药生物药龙头企业,金花制药、清华德人等中药龙头,以及天隆科技、康拓医疗、佰美基因等医疗器械与生物诊断企业。
不局限于核心支柱产业,战略新兴产业赛道的竞争一样火热,涉及人工智能、3D打印、机器人、大数据等领域。
譬如依托华为昇腾AI基础软硬件平台打造建设的雁塔区未来人工智能计算中心,便是人工智能产品体系重点项目之一。此外,依托西交大、西工大、西北有色研究院等国家重点实验室,将进行增材制造基础研究、工程化研究和应用技术研究。
下一个万亿目标,重夺“工业强市”地位
若要弥补城市工业发展短板,就要细究这背后存在的问题。
航天基地街景 航拍©悦西安
官方层面曾作出简单分析,指出一方面系整体产业规模较小、龙头企业数量较少,且规上企业及相关工业增加值,相较同经济体量或副省级城市来说,只达到平均数值的一半水平左右,进而反映出相应产业链支撑带动作用不明显。
以多城2021年数据为例,西安工业增长值为2099.65亿元,低于同时期合肥(2472.2亿)、济南(2746亿)、南通(4538.9亿)、东莞(5008.81亿)等城市。
另一方面,高质量先进制造业体量偏小,加之西安本土部分制造业尚未形成完整产业链条,多数处于产业链和价值链中低端;关键配套企业相对缺乏,部分核心技术及部件还需依赖进口等等。
西安“十四五”主要产业发展目标
西安新兴产业主要分布区域
步入2023年,所有城市均站在了同一起跑线,将发展之“势”转化为竞争之“能”无疑是大势所趋。
官方层面针对先进制造业强市打造,也给出了下一步精准目标——提出推动产业规模壮大和结构升级,工业总产值力争突破万亿元大关,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0%以上,六大支柱产业规模超过8500亿元。
另外从产业生态层面出发,建立总规模不低于1000亿元的重点产业链基金集群,带动先进制造业项目投资规模超过3000亿元,完善产业投资落地的前后环节配套。
通过以上种种目标确立,这座曾经老牌的老牌工业城市,已在重夺“强市”地位的道路上充满了雄心壮志。
随着工业短板效应的缓解,势必会为提振经济发展产生积极促进作用,而西安工业领域所展现出来的上升势头,或许也才刚刚开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