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1月,国家发改委、科技部批复支持西安建设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和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西安高新区丝路科学城成为“双中心”唯一的核心承载区。
在综合性科学中心核心区建设中,西安科学园是“主引擎”,是核心区的核心。“双中心”官宣之后,后续建设会有哪些大动作与大项目,一直是坊间关注的重点。
4月18日,西安高新区举行“双中心”核心区启动建设仪式,总投资392.43亿元的54个重点项目集中开工,其中,20个高能级创新平台项目签约落地,标志着“双中心”核心区建设迈出重要一步。
“双中心”获批,丝路科学城核心承载
双中心是国家寄予一座城市科技创新实力的最高荣誉与肯定。众多雄心勃勃的新一线城市,无不表态竞逐。 国家“双中心”分布格局 制图 @ 悦西安
作为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的基础平台,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与科技创新中心处在国家创新体系金字塔的塔尖,被称作“科研皇冠上的明珠”。在西安之前,仅有北京、上海以及粤港澳大湾区三地获批建设双中心,足可见其含金量。
相对之下,成渝、武汉目前仅有科技创新中心,尚未获批科学中心,合肥则仅有科学中心。南京、杭州、青岛等多城也提出在“十四五”期间争创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
纵观在西安之前获批的全国“双中心”,均有其核心承载区,即科研科创的主阵地和主战场。如怀柔科学城之于北京、张江科学城之于上海,光明科学城之于大湾区。
北京、上海、粤港澳大湾区的科学与科创中心的核心承载区并非一地,而是由多个板块组成。而丝路科学城是全国第一个、也是目前唯一的“双中心”承载区。
“双中心”的获批,代表了国家层面对西安科研科创实力的认可。在加快建设科技强国、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等更高维度的战略布局当中,这座城市显然被寄予厚望。
核心科研力量加持,西安科学园稳步建设
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就是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和国家重大需求,加快战略科技力量布局,争取布局一批新的大科学装置,围绕优势领域申建全国重点实验室。
此次“双中心”核心区启动仪式上,共有20个高能级创新平台合作项目签约,总投资达39.09亿元。
西安高新区 摄影©悦西安
其中,包括化合物半导体技术研发平台与概念验证中心等一批前瞻引领型、战略导向型、应用支撑型的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共性技术研发平台和前沿交叉研究平台。
西安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空间格局 制图 @ 悦西安
丝路科学城“双中心”建设,西安科学园是高能级科学基础设施的承载地,可谓是核心中的核心。
西安科学园位于丝路科学城科学中心组团,由中国科学院与陕西省合作共建,总规划面积5平方公里,于2019年启动建设。事实上,在西安科学园项目立项之初,其目标就是要助力西安争创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
中科院地球环境研究所 摄影 © 悦西安
目前,西安科学园各项建设工作正在稳步推进。
其中,高精度地基授时系统和先进阿秒激光设施即将开工建设,国家授时中心已完成部分项目调试运行,地球环境研究所即将搬迁入住,由中科院西安分院系统研究所牵头组建的3个全国重点实验室已获批建设。
在综合性科学中心核心区建设中,西安高新区将以西安科学园为主引擎,打造空天科技创新平台集聚区、信息技术创新平台集聚区、先进光子创新平台集聚区、新材料创新平台集聚区、成果转化“三项改革”校地融合示范聚集区等多个创新平台集聚区,充分发挥创新驱动发展的引领优势,加速高端科技创新资源要素聚集。
总投资392.43亿!各类科创资源持续聚集
为了助力“双中心”建设,高新区集中开工54个重点项目,总投资达392.43亿元,为科学城核心承载区赋能。
其中,科创项目涵盖中科院高精度地基授时系统,西北工大、西安电子科大全国重点实验室,陕西空天动力研究院、光子创新中心共性技术研发平台等各类创新平台;
华陆公司科技研发二期工程项目效果图
产业项目17个,总投资82.18亿元,包括西安航投星链数控智造中心项目、荣达材料西安项目等一批投资力度大、经济效益好、带动能力强的重点产业链项目。
云拓商务中心效果图
此外,与市民生活紧密相关的地铁三号线鱼化寨停车场TOD综合体、丝路软件城运动公园等一批民生项目也同步开工。民生项目将进一步推进生产、生活、生态“三生融合”,打造生产空间更加集约高效、生活空间更加宜居舒适、生态空间更加绿色智慧的品质高新。
西安高新区 摄影©悦西安
今后,丝路科学城将不断加强基础研究投入、重大项目布局和科技要素聚集,积极支撑西安‘双中心’建设,为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和创新驱动发展贡献西安力量。
丝路软件城运动公园
聚焦“双中心”核心区建设需要,西安高新区将建设一批战略科技基础设施,汇聚一批顶尖创新人才,突破一批关键核心技术,涌现一批重大原始创新成果,孵化培育一批未来产业项目,为服务国家科技自立自强发挥核心作用,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硬科技创新策源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