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上市公司华控康泰发布公告称,将以约1.68亿元的价格向平安津村有限公司出售陕西紫光辰济有限公司66%的股权。另外平安津村还从紫光辰济的另一方大股东手中收购了34%的股权,最终以大约2.5亿元的价格拿下了紫光辰济100%的股权。
收购消息一出,立即引来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而紫光辰济这个历经百年发展的本土医药企业,在迎来又一任新主人之外,也站在了新发展阶段的十字路口上。
百年企业的身世浮沉
其实对紫光辰济的发展历史有一定了解的人,或许都会为其感到唏嘘。
达兴堂
1918年,民国时期的宝鸡城内里一家名叫“兴林”的药店成立,后又在1944年以“达兴民生、悬壶济世”为初心改名为“达兴堂”,成为当时宝鸡城内外知名的药铺;随后在1958年通过公私合营,成为后来宝鸡人熟知的国营宝鸡制药厂。
1997年,宝鸡制药厂经过改组成为陕西晨鸡药业有限责任公司,并在2001年被宝鸡商业集团收购了66%的股份,取谐音改名为宝商集团陕西辰济药业有限公司,并在随后的十年中不断外扩,成为陕西本土知名的中成药制造企业。
晨鸡药业成立大会
但这也开启了辰济药业堪称“颠沛流离”的一生。2006年,海航集团控股宝商集团,同时也成了辰济药业的新东家;2013年北京紫光制药拿下66%辰济药业股权,将其改名紫光辰济;2016年联合水泥(后同方康泰)收购北京紫光制药,紫光辰济被再度转手。
随后的2019年,山西国资运营公司接手华融泰控股权并持有76.9%股份,并在2020年将其所持有股份全部划入山西建投集团,而紫光辰济也在新老东家的兜兜转转中,成为了山西国资版图中的一员。
只是,融入国资版图后的紫光辰济,本以为这就是自己的最终归宿了,但也没想到三年后的如今,自己又一次被转手,更想不到这次的新东家,是同样有百年发展历史日本最大汉方药企的日本津村。
华控康泰出售紫光辰济66%股权公告
这自然不是日本津村制药首次在国内医药市场的动作了。在2017年平安集团成为日本津村第二大股东并合资成立平安津村后,就开始了国内中药市场的“合纵连横”,先是成立平村众赢(湖北),再是收购盛实百草80%股权,直到此次收购紫光辰济,动作越来越大。
收购背后,是中药市场的暗流涌动
回归到此次收购案来看,华控康泰将出售紫光辰济股权的原因归结为传统重要原材料价格的不断走高,且公司所处地理位置并非核心地区,对产品运输、人才吸纳以及市场拓展等方面都带来障碍,而持续推行的医改政策,也为公司发展带来不确定性。
紫光辰济生产基地 / 图源:紫光辰济官网
同时,紫光辰济正在建设的生产基地所需要的资金开支相对较高,多层原因的影响之下,预计的投资回报周期将会被进一步拉长,带来更大的投资风险。
从华控康泰给出的理由来看,似乎紫光辰济只是一个难有回报的“弃子”。但对于收购方平安津村来说,斥巨资收购紫光辰济,真的就只是“费力不讨好”吗?答案自然是否定的。
作为陕西省内知名的药企,紫光辰济除了在本地市场中有较为完备的销售渠道外,也积累了不小的产品矩阵,这对于想要进一步扩大中国市场份额的平安津村来说,无疑是一次扩充下游产品线和销售渠道的助力。
紫光辰济实验室
另一方面,想要获得一个国药准字产品的成本已经是千万量级起步,而紫光辰济目前拥有胶囊剂、片剂、颗粒剂、丸剂、口服液剂、糖浆剂等九大剂型15条生产线和158个国药准字号产品,其中还有好几个已进入医保的产品,单从一这点上看就已经十分值得。
这自然可以看作一种对优质资产的整合收拢,当然紫光辰济的优质资产并不只是产线和产品,前文提及正在建设中的生产基地同样也是优质资产之一。
整理公开信息可知,该生产基地计划投资5亿元,项目位于宝鸡高新区,共占地125亩,总建筑面积43000㎡。建成后年产能约4000万盒以上,年产值8亿元以上,预计今年6月投产,并将成为西北地区领先的中医药生产基地。
紫光辰济新建生产基地效果图
这自然会对平安津村的产品能力带来进一步的提升,而对于母公司日本津村制药来说,此次收购除了可以进一步牢固自身在汉方制药领域的优势,也可以帮助其进一步扩展中国市场。根据其规划,到了2031年中国地区的收入要达到100亿元,占集团总营收的50%。
本土老字号的困境和突围
如此看来,平安津村对紫光辰济的收购,对于双方来说都是一次不错的交易,但诚信起家、百年经营的本土企业,最终却难逃被外部收购的命运,却依旧让人心生唏嘘。
日本津村汉方药本草阁
在去年年初,紫光辰济品牌“达兴堂”刚刚被认定为陕西省第二批“陕西老字号”品牌,本希望其可以继续弘扬民族文化和独特技艺,带来更多社会经济发展机会以及更多元的文化价值,在振兴陕西老字号工作中发挥更大作用,但却在今年意外被出售。
另外,在翻阅陕西省老字号名录时不难发现,不少曾经辉煌一时的品牌,在消费趋势逐渐多元的当下,虽然还没有走到被出售或被收购的地步,但目前的生存状况却依旧不容乐观。
这背后的原因是多样的,除了因老字号品牌自身因为固守和创新慢导致的客源流失外,消费者注意力被转移、消费市场整体趋于快速化、消费选择逐渐多元化等外部原因也不容忽视。比如不少本土老字号餐饮品牌,就因为服务差、产品差等原因逐渐淡出年轻消费者的视野。
而在多方面原因的综合影响下,部分老字号品牌的生存空间就越发逼仄,最终成为时代发展的一个注脚。所以这就对不同领域的老字号品牌提出了不同的要求,如何让自己重回消费者视野,也就成了当下重点考虑的命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