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以上四个维度的建设,实现强化博物馆资源梳理整合,彰显西安文物文化资源鲜明特色,构建一座“馆城融合、活力创新、人人共享”的“博物馆之城”。
擘画6项重点工程,支撑博物馆之城建设
此外,《规划》还谋划了六项重点工程,作为打造西安博物馆之城的重要支撑。
① 博物馆综合能力提升工程:强化博物馆研究、收藏、保护职能,增强教育、服务、传播效能;促进博物馆与文化旅游产业、会展经济、教育科研等领域的深度融合。
秦始 皇陵兵马俑博物馆
② 中华文明探源和周秦汉唐展示工程:依托“中华文明探源工程”、周秦汉唐主题博物馆群落建设,探索考古遗址的博物馆展示利用模式,打造主题展览、主题游线路,凸显西安“华夏根脉、千年古都”的历史文化价值。
八路军西安办事处
③ 红色基因传播传承工程:立足西安革 命文物资源,保护、传承、传播革 命文化内核,建设红色基因传播传承示范基地,探索具有西安特色的红色基因赓续传承模式。
④ 城市记忆博物馆群落共建工程:深挖西安城市发展脉络,依托社区博物馆(文化中心),结合工业遗产、历史建筑、名人旧居,建设(改造)一批城市记忆博物馆,促进城市文脉、集体记忆的保存、展示和活化利用,彰显西安城市活力。
陕西考古博物馆
⑤ 关中民俗与乡村博物馆共建工程:整合关中民俗文化资源,挖掘阐释价值内涵,结合生态系统质量提升工作,认定一批乡村(村史、民俗)博物馆,打造一批乡村博物馆文化体验线路,助力乡村振兴。
⑥ 文博创意孵化器(园区)共建工程:以曲江新区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区为示范引领,搭建一批文博创意孵化器(园区),激活文博创意产业,促进业态重塑与创新创业,推动城市产业升级,服务西安高质量发展。
大明宫遗址 摄影©悦西安
《规划》显示,西安将依托文化轴线构建“天然历史博物馆群”,依托山形水系构筑“自然生态博物馆群”,依托民俗乡村构筑“关中人文博物馆群”。
同时,实施西安博物馆提质培优工程、深度优化西安基层博物馆布局、持续丰富西安博物馆形式类型、完善特色鲜明的博物馆机制,按照“科学规划、突出重点、统筹安排、协调发展”原则,构建多层次、全覆盖的博物馆之城新格局,实现大馆做强、小馆建优、微馆盘活。
大唐芙蓉园 摄影 © 悦西安
到2025年,基本实现西安博物馆事业全方位高质量发展,推进西安彰显中华文明的世界人文之都建设,助力陕西由文旅大省向文旅强省迈进;
到2035年,全市形成全覆盖、多层级、富有西安特色、日益满足公众文化需求的博物馆体系,以文明之源、红色基因、周秦汉唐、生态民俗等为专题的一批城市文化地标博物馆落地开放,形成“馆城融合、活力创新、人人共享”的规范化、现代化、多元化和国际化的西安“博物馆之城”,实现彰显中华文明的世界人文之都建设目标。
钟楼 摄影©悦西安
2024年5月18日,陕西历史博物馆秦汉馆将开门迎客,并承办“国际博物馆日”中国主会场活动。它以“秦汉文明”为主题,采用“大历史“+“小专题”的展览形式,通过秦汉文明主题展和“技与美”“城与陵”等特色专题板块,向人们集中展示遗址风貌,深度剖析历史故事。
作为丝绸之路起点上的重要文化地标,陕历博秦汉馆将打造“一带一路”文化桂冠上的璀璨明珠,擦亮“陕西文物”金色名片,为博物馆之城建设增加一座殿堂级场馆。
陕西历史博物馆秦汉馆 摄影©悦西安
此外,西安碑林博物馆改扩建工程正在稳步建设当中,汉长安城国家大遗址一院多馆、杜陵考古遗址公园、隋唐长安城博物馆等项目正处在前期谋划当中。按照规划,西安市将创建1-2家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博物馆,培育10至15家具有示范带动作用的龙头博物馆。
可以想象,未来5年之内,周秦汉唐博物馆群的陆续落地将助力西安成为展示中华文明的重要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