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2023-6-29 15:11:40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美国
上海我个人不清楚,没有调查就不发言。
南京的话,教育产业与学区房高度绑定,而其又与特定的群体高度相关。以南京市著名的三所小学拉、力、琅为例,从其学区的划分可见一斑。南京四所最著名的中学(南师附中、金陵中学、中华中学、南京一中)也有类似的背景。这套机制僵化、选拔程度低的教育体系很明显地影响到了南京市高等教育的质量,从市内看,南京地区的优生多半倾向于脱离现有的教育体制,并选择南外这类学校,以绕过高考就读名校;从市外看,江苏南通等地区不少地、县的中学在成绩表现上也不输给南京市的名校,这就使更多的家长对南京的教育丧失信心。
深圳的教育产业也与学区高度绑定,并且更进一步地限缩了小升初的过程中学校对学生的选择权。以深圳市宝安区为例,宝安区最好的中、小学均位于新安街道,其学区也与特定群体高度相关。另外,由于小升初过程中学校的选择权几乎被完全剥夺,如果非学区的学生想要就读深圳中学、深圳高级中学的初中,则必须以“特长生”的身份、参加竞赛或艺术活动,这对于正常家庭来说显然也不够现实。上述问题明显地影响了深圳教育的质量,这也是深圳成为国内国际学校产业繁荣城市的一个重要原因。
西安教育的局面曾经与上面两所学校类似,例如曾经翠华路小学、后宰门小学以及83中、85中等都有着不俗的表现,但是21世纪以来,以高新教育等模式为代表的西安教育则在某种程度上更进一步:首先,西安培育了一大批具有灵活招生能力的民办、类民办学校,这使西安的学生在学区所划定的学校之外有了更多的选择;其次是饱受诟病的学位房政策,学位房通常被认为是教育产业的一个毒瘤,但是比起能反复使用并具有更多商业价值的学区房,从教育的良性发展来看,学位房在破除特定阶级垄断教育、并且抑制学区房的进一步商品化等问题上是有积极意义的;再次是基本健全的选拔机制,通过小升初(现在不知道,但是曾经是比较健全的,虽然混乱)、中考等,能够选拔优秀的学生进入适合他们的学校,进而进一步促进优秀学校带动整个教育环境的发展。适度市场化的教育体系,对鼓励优秀教职工、在社会层面上鼓励教育等也有着积极的意义。
当然,西安教育也不是没有问题,譬如高新教育的学位房显然不能算是一个百分之百公平的东西。不过比起南京、深圳等地的话,西安的教育显然更加符合历史的潮流,也更为进步。需要注意的是,“教育公平”并不是教育的平均化,这样会丧失教育体系选拔的意义,更不应当使教育“平均地差”,从而使公众对教育彻底丧失信心,从而转向IB等国际教育模式。良性的教育应该在普惠、提升整体教育水平与素质的基础上,使越来越多的人具备享受更好教育的可能,而不是封死普通人上好学校的途径,把人逼走。因此,我个人认为很多地方指责西安的教育,是比较可笑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