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段时间,各地高考放榜、各大高校毕业典礼等内容频频登上热搜,一年一度的社会性话题再次引发讨论。
根据官方统计,2023年全国有1291万考生报名高考,亦有高校毕业生约1158万人,这两大数据均创造历史新高,且相关数字逐年被刷新。学校数量方面,截至6月中旬,全国普通高等学校较去年同期增加61所,累计达到2820所。
俗话说,教育是国之大计,也是面向未来的事业及最大的民生,特别是高等教育已从40多年前的精英化迈向了如今的大众化、普及化。
与此同时,作为未来发展首要影响因素的人才资源,大学生自然而然就成了每座城市极力争夺的对象,那么在全国上千万在校大学生规模当中,又呈现出怎样的格局版图?
全国第7个!西安在校大学生突破百万
有观点认为,大学因城市而兴、城市因大学而盛,二者之间存在互动融合、互利共生的关系,不少城市这些年来针对大学生群体都采取了降低落户门槛、给予生活补贴或创业奖励等一系列政策倾斜措施,人才争夺战进入白热化阶段。
不仅要“抢人”,更要“留人”。透过多城最新发布的2022年统计公报内容,便可一窥各城市教育实力“家底”状况。 中山大学广州大学城校区
从总量来看,全国共有7城在校大学生突破百万,数量包含在校本专科生和研究生——广州、郑州与武汉位列前三,其中广州以165.09万在校生领跑全国,大幅领先后两城(郑州139.6万、武汉133.3万)近30万人。
值得一提是,坐落于广州番禺区小谷围岛上的广州大学城,其不到18平方公里土地就入驻有包括中山大学、华南理工大学等10所高校,初步统计学生近20万,是少有的岛屿大学集中区域。
基于庞大的人口基数,郑州139.57万大学生数仅次广州,不过由于现存较少的研究生培养单位(13个),其在学研究生仅6.56万名,在七大“百万大学生”城市中未凸显过多优势;曾诞生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等百年名校历史的武汉,以133.3万大学生居第三位。
2022年在校大学生数量TOP15城市
重庆、成都、北京和西安紧随其后,总量分布于101-118万区间内。这当中,西安为新晋大学生百万量级城市,拥有在校本专科生83.56万、研究生17.76万(43所研究生培养单位),较前一年新增约3.4万人。另外,研究生数量居全国第五,与武汉(19.76万)、南京(19.5万)、广州(16.16万)等科教强市处同一水平梯队。
而有13座“双一流”高校的南京,目前在校大学生97.27万人,即将跨入百万阵营。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有趣的是,这七座“百万之城”同为国家中心城市,在区域战略布局中占据关键地位,具有引领、辐射功能。换言之,一座城市对高校的态度,亦能凸显其对未来的态度。
科教强市“家底”的背后
探究大学生数量的背后,其实更能够印证所在城市的高校资源水平。进一步梳理各大城市高校数量,悦君发现对应排名相较大学生总量排名存在一定差异。
毫无疑问,北京稳坐高等学府的头把交椅,92所普通高校中本科高校占比近四分之三,另有“双一流”高校34所。且在诸多科研机构院所的加持下,拥有43.5万名在校研究生也就不足为奇,公开数据显示,北京硕士研究生与博士研究生招生量分别占到全国的近10%和20%以上。
2023年高校数量TOP15城市
站在大学生“第一城”角度,广州表现出教育综合实力的强大,有着84所高校规模;同样位居第三的武汉共有83所高校设立,这其中本科院校数量高于除北京之外的其他城市。
大学十强其他城市还涉及郑州(72所)、重庆(71所)、上海(68所)、西安(63所)、长沙(59所)、成都(58所)与天津(57所)。譬如郑州、重庆、长沙等城,其专科高校数量则大于本科高校数。
西北工业大学
再具体到西安,身为我国重要的教育、科研中心之一,拥有高等学校63所,包括44所本科与19所专科,本科院校仅次于北京和武汉,在长安区、未央区、临潼区、鄠邑区、灞桥白鹿原等区域形成多个大学集中区。
高校众星云集,实力亦不容小觑。例如,“交大五校”之一的西安交通大学,不仅诞生众多科学家与两院院士,其机械工程学科水平在世界数一数二;作为发展三航专业(航天、航空、航海)的高校,西北工业大学培育了如歼20、运20、C919等大国重器的总设计师;在航天领域,参与嫦娥、天宫、天问等任务的总设计师,均毕业于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西安多所高校毕业寄语点亮城市地标
另外在文化遗产方面,西北大学当仁不让,光是直接参与百大考古发现的校友比例就占四分之一,同时像是陕师大、长大、西建大、西理工、陕科大等优势学科也都有着不俗成绩。
此外,还有各类科研机构460多个、省级以上重点实验室164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54家、企业技术中心237家、国家重点实验室27个,各类人才、两院院士数量等均居大中城市前列。
陕西科技大学
前不久,陕西省教育厅发布公示信息,依据有关规定和要求,将设立陕西警 察学院列入2023年度第一批拟申报设置本科学校名单。
公开信息显示,该新设普通本科学校名称为陕西警 察学院,建校基础为陕西警官职业学院,设有浐灞、秦都、雁塔校区。待后续申报手续通过,陕西唯一公安院校将正式升为本科,同时西安本科院校阵营也将实现扩充。
尽管高校与大学生的数量并非衡量城市高等教育的唯一标准,但这些数量越多,其实从一定程度上就意味着创业创新氛围越浓厚、知识溢出效应明显,城市整体也更具活力与动力。
抢占红利,城市与人才的双向奔赴
随着人口发展处在转折节点时期,人才红利正逐渐取代人口红利。纵使在校生数量位居前列,但最终能为这座城市留住多少毕业生,或许才是重中之重。
尤其对于在过去多年间在抢人 大战中取得显著成绩的西安来说,“招人更要留住人”的声音逐渐成为官方层面需要思考的首要课题,如何将庞大的基数转化为高质量的人才红利,为城市发展提供力量支撑。
部分高校应届毕业生本省市就业比例 制图©软科
需要注意到,人社局方面此前曾发布“西安重点产业急需紧缺岗位人才需求目录”,需求目录中共涉及264个紧缺岗位,侧面仍表明区域产业氛围较为薄弱,一定数量大学生在毕业后便投身至领域成熟的一线城市。
显而易见的是,只有产业与人才之间相互依存、相互促进,进而才会形成人才驱动产业发展、产业吸引人才集聚的良性循环。
当下,适逢秦创原平台加速建设以及科创“双中心”获批的双重机遇,西安对科创的重视度空前高涨,对科创人才的需求度也进一步提升。
西安高新区 航拍©悦西安
当大学生求学的硕果,为城市所用,添砖加瓦,这不正是一场年轻人与“青春之城”的双向奔赴。
归根结底,要引人、留人,就需从提升产业层次、改善基础服务保障、完善综合环境等根本方面入手,正所谓“筑巢引凤”,“巢”筑好了,自然不愁人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