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各大开发区均发布了半年成绩单,有的招商引资效果不错,有的是项目建设速度快,可谓各有所长,高新区也发布了自己的半年成绩单。
作为西安经济发动机,高新区长期以来承担着产业培育、科技转化、新兴经济孵化等“高精尖”任务,它在经济领域的强劲势头,似乎人们已经习以为常,要知道在刚刚过去的一年,高新区经济总量就已经突破3100亿元。
但即使有这样的心理准备,这一次高新区的成绩单,依旧令人振奋。
“硬核” 的不仅仅是数据
时光如梭,2023年一大半时间已经过去,作为万亿俱乐部新晋成员西安,全市地区生产总值5604.98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同比增长5.6%。
值得关注的是,在这其中,高新区GDP再创新高——上半年,西安高新区实现生产总值1614.72亿元,同比增长8.4%,经济总量分别占到全省的10.4%和全市的28.8%。 三星电子闪存芯片生产基地
为何成绩单如此耀眼,稍加分析就能明白。上半年,汽车、电子信息、智能制造、生物医药及新能源新材料等五大支柱产业实现总产值1743.4亿元,全市占比达50.4%。其中,汽车制造业产值增长48.6%,规上工业总产值、工业投资较占全市比重分别达到43.8%、37.5%,就连“金主”金融服务业对GDP的贡献率都达到了12%。
先进制造业全面出击,明星产业一马当先,再加上金融行业的牵引拉动,为高新区构造出了一个具有极强增长性的“经济堡垒”,这将为高新区高速发展提供用之不竭的内生动力,最大程度地为高新区“独占鳌头”提供可靠支撑。
比亚迪新能源汽车零部件扩产项目
众所周知,GDP是经济规模最重要的宏观经济指标,可以判断区域经济总体实力和经济发展的快慢,从俯视角度来看,高新区经济地理皆可称之为“关键命脉”。
除了内部成绩牢居榜首,外部竞争力的份量更是显而易见,论区域体量和格局、辐射能力、带动能力均在西部地区所向披靡。
问题来了,国内城市开发区比比皆是,都有着灵活自主的政策环境优势,都在狠抓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为何西安高新区总是“一枝独秀”呢。
双中心背景下的“科技顶流”
高新区,顾名思义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简单理解,就是以智力密集和开放环境条件为依托,主要依靠国内的科技和经济实力,充分吸收和借鉴国外先进科技资源、资金和管理手段,最大限度地把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而建立起来的集中区域。
国家“双中心”分布格局 制图 @ 悦西安
换句话说,西安高新区的底层逻辑,就是城市的高新科技成果兑现的区域。
西安的科研、科技基础很强,但曾经巨量的大学和科研院校所产出的科研成果无法在本地转化,这就为高新区飞速发展造就了潜在机遇,汽车、电子信息、智能制造、生物医药及新能源新材料等主导产业大集群,人工智能、5G等5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大力发展现代金融、研发设计等6大生产性服务产业都有天然优势。
在诸多蓝海级赛道的铺设下,科技成果与使用场景形成高度连接,各领域的科技转化都会不自觉来到高新区进行辐射、扩散,它们所贡献的“澎湃动力”就可想而知了:上半年,高新区送审高新技术企业456家,储备企业达400家,高企、科小申报数全市占比均超过40%。人才资源规模突破90万,完成技术合同交易额720亿元,
我们再更深入一层的去剖析数据,像是技术合同交易额,这是衡量科技成果转化的重要指标。它的攀升,不仅意味着技术交易活跃,对经济发展支撑作用大,还说明创新环境优化,市场未来有较大潜力。
从这个角度讲,高新区目前选择的发展路径,完全符合“双中心”唯一核心承载区的定位。
一方面,在主导产业方面,找准“领头羊”:即大项目牵引发展作为主攻方向,加快全产业链优化升级。
另一方面,在未来产业方面,找准“切入点”:要以人工智能、大数据与云计算等为切入点推动科教优势、把现有科技资源充分兑现价值,深度参与全球产业链、价值链与创新链分工合作。
一个是主打科技产业培育,一个是主打科研攻坚,用对现状撬动产业集群,用革新参与价值分工,一长一短组合拳汇聚到一点,就必然产生化学反应,这不仅与西安建设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和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的使 命不谋而合,更能为区域发展注入“先人一步”的势能。
丝路科学城
也就是说,高新区将不是孤零零发展纯科学,而是将科学产业化,把科学成果实实在在的转化成区域发展的红利,从而实现对地区价值的高密度赋能,而且这样的赋能是原生的,别人无法模仿。
这是具有跨时代意义的运作模型:纵观世界,能出现高新产业集聚的地方,都存在产业纵横一体化的分工联系,高新区“自我运转”式的产业创新融合链,有效提升了单个项目经济挖潜的空间。这将意味着高新区在未来竞争时,拥有了一个结构牢固却又自我更新的经济王牌。
“实力、科创、品质、幸福”
其实,高新区的耀眼表现也并非上半年才有,熟悉这一片区域的人们都知道,西安高新区的发展,不是起伏不定的,而是始终保持超强后劲,仅仅从官方公开表述中就能看出,“科技思维”已深深烙印在发展基因之中:今年推进科技型中小企业跨越6000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跨越6600家,上市企业总数跨越80家,技术合同交易额跨越1500亿元,年度科创项目投资跨越100亿元。
梁家滩运动公园
无一例外,全部是高新技术企业。
规模之大,并非昨日之功,正是一年又一年循环往复的坚持与初心,如今的高新区已成为西安的“核心引擎”,为省市发展提供着新鲜能量。
面对全国173个高新技术开发区,19个国家级新区的奋勇争先浪潮,身负多重重任的高新区要想实现高质量赶超发展,必须要以超常的思路抓项目,“实力、科创、品质、幸福”的“四个高新”战略便应运而生。
仅从关键词就能看到,高新区发展方式已由单纯追求总量的扩张到更为注重质量的提升、内涵的丰富、可持续性发展以及高质量质效的提升。一个集大量产业集聚、人才宜居宜业的全周期的未来新城已经形成。
可以预料的是,未来,高新区“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使 命将进一步实现,全面提升区域虹吸能力,并通过发展先进制造业充实“内容”,一个规模大、结构优、创新强、总量高的西安城市发展核心即将在西安凸显。
西安高新区 摄影©悦西安
城市与产业发展走到今天,科技是我们这时代的神经。当下,西安这座城市的国家级“双中心”时代已经到来,城市能级站上新台阶,西安国家中心城市的含金量也在不断上色。而即将到来的大西安腾飞与高新区跨越在此重合叠加,国家级中心城市、国家级都市圈以及万亿级的产业红利将不断涌向这片创新创业的热土。
这意味着,在西安高质量发展的带动下,在四个高新的引导下,它的迭代之路,才刚刚启程,其所呈现的发展势头,也将驶向深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