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8日,2023年关中平原城市群市 长联席会议在西安召开。会上发布了《关中平原城市群协同发展三年行动计划》,举行了关中平原城市群文旅联盟和住房公积金协同发展合作协议签约仪式。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会议除了关中平原城市群12个成员城市之外,延安、三门峡作为观察员城市参加会议。
关中平原:国家级城市群的进阶之路
关中平原不仅仅是华夏文明重要发祥地,承载着中华民族的历史荣耀和厚重记忆,也是我国西北地区经济发展的龙头与核心优势区域,在国家现代化建设大局和全方位开放格局中具有独特战略地位。
2018年,国务院正式批复了《关中平原城市群发展规划》,关中平原城市群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
根据批复,关中平原城市群范围涵盖西安、宝鸡、咸阳、铜川、渭南5市,杨凌示范区及商洛市的商州区、洛南县、丹凤县、柞水县。此外,还包括山西省运城市、临汾市;甘肃省天水市、平凉市、庆阳市的市区西峰区。
关中平原城市群规划范围
事实上,早在2009年,国务院就已批复通过"关中-天水经济区",这是陕西第一个城市群概念的规划,包括西安、宝鸡、铜川、咸阳、渭南、杨凌、商洛和甘肃省天水所辖行政区域,面积7.98万平方公里。
由于山西省与陕甘两省分属中西部,运城与临汾遗憾未能纳入。庆阳、平凉与中心城市西安的时空距离仍较远,亦未能纳入规划,只作为周边辐射城市出现。
关中天水经济区
近些年,随着高铁、高速公路等交通基础设施的完善,西安已成为连接东西南北的全国交通枢纽,缩短了陕西三大地理分区之间的时空距离,西安的辐射能力早已越过秦岭、黄河和陇山,超出了传统意义上的关中地区。
早前规划的“关中天水经济区”作为一个规模较小、区域性的城市群,其范围已远小于西安现在的经济腹地辐射范围,已不能适应西安作为改革开放新高地、国家中心城市等新时期的定位。因此,在2018年关中平原城市群批复时,运城、临汾、庆阳、平凉被先后纳入。
天水 图/网络
天水、庆阳、平凉地处甘肃陇东地带,文化、民俗、自然环境本身更加趋近于陕西,与西安经济文化联系紧密,却与省会兰州距离较远。运城、临汾地处山西省西南部,也与西安经济人文来往频繁。这些城市与关中有着共同的文化基础和紧密的经济合作基础。
陕西省计划十四五末期实现“市市通高铁”的目标,目前,米字型高铁中的八条线路已通车西宝-宝兰、郑西、大西、西成、西银5条,建设中的西延、西十、西康-康渝、延榆高铁将解决延安、榆林、铜川、安康、商洛等市通高铁的问题,并将继续向外延伸到包头、十堰、万州。
也就是说,高铁网络的建设将使西安的辐射能力大幅向外扩张,西安的影响力将沿着高铁干线迅速辐射到临省周边城市,一个以西安为中心的国家级城市群由此诞生。
如此一来,关中城市群的范围将不再局限在自然地理单元当中,有进一步扩容的可能与现实需要。
其实,三门峡与延安作为观察员城市加入关中平原城市群并非偶然,而是早有端倪。 三门峡市 图 /网络
2018年2月,关中平原城市群获获国务院批复,三门峡遗憾未被纳入其中。当年7月,三门峡市党政代表团来西安考察座谈,双方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谋划深度合作。
2020年,三门峡在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深度融入大西安建设,落实三门峡—西安《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推动科技、教育、医疗、旅游等领域合作取得实质性进展,加快城际高铁公交化步伐,借力东风,加速发展。
革 命圣地延安
延安不难理解,本身就是陕西省规划的省域副中心城市之一,与临汾、庆阳位于同一纬度,其下辖的黄陵、洛川等县城,与省会西安经济协作、文化往来关系密切。
织密合作领域,提升区域一体化水平
自《关中平原城市群发展规划》批复以来,城市群各成员城市联合建立常态化协商机制,城市群发展进程明显加快,取得了一批实实在在的成果。
如今的关中平原城市群,立体交通运输网基本形成,产业基础不断夯实,绿色发展初见成效,向西开放战略支点作用日益凸显。2022年,关中平原城市群常住人口逾四千万,地区生产总值超3万亿元,综合实力显著增强。
最重要的是,关中平原城市群在国家区域发展战略中的地位、所承担的战略作用愈发显现。
此次发布了《关中平原城市群协同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旨在助力关中平原城市群发展能级实现新跃升,区域一体化水平再迈新台阶。
未来三年,各成员城市将在深化对外开放、基础设施、产业协作、科技创新、文化旅游、生态环保、公共服务开放共享等领域加强合作共建。
延安市宝塔区 摄影©悦西安
推动关中平原城市群高质量发展,西安市要当好群主,强化龙头辐射作用,在带动大中小城市协调发展中不断优化城市群发展空间格局,提升发展能级。城市群各市区要强化协同发展理念,共同落实国家战略要求,在抱团发展中形成推动关中平原城市群建设的强大合力。
住房公积金方面,关中平原城市群成员城市(区)实行缴存信息互认,共享购房贷款权益,支持住房公积金缴存职工在非缴存地城市(区)购买自住住房。
科技创新方面,发挥西安国家中心城市龙头带动作用,各方合作探索建立科技资源开放共享机制,推动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重大科创平台开放共享,共建共用科技专家资源库、仪器设备等。
大西高铁晋陕黄河特大桥
在今年4月陕西省发改委发布的《关中平原城市群建设2023年重点合作事项清单》当中,还明确了本年度关中平原城市群建设5个方面14项重点合作事项。
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共同推动韩城—河津—侯马铁路前期建设,推进G3511山西临猗黄河大桥及引线工程、S28灵台至华亭高速东延线(长武至灵台)、G211线南义至罗沟圈段、G344线大桥村至北阳洼段进度,加快G5518风陵渡黄河大桥及连接线、黄河古贤水利枢纽、白龙江引水工程前期工作,推进项目早日开工建设。
产业和创新协同发展方面,开展“创新飞地”建设,发挥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作用,促进西安高新区、经开区在天水、平凉、临汾、运城等有条件的开发区开展“创新飞地”建设。推动大型科研设施与仪器开放共享,搭建大型科研设施与仪器开放共享平台。
西安经开区 摄影©悦西安
加强区域技术转移和知识产权保护,发挥西安科技大市场带动作用,开展产学研合作、科技成果转化等交流活动。共建关中平原城市群能源化工基地,加快陇东综合能源化工基地建设,推动区域内产业协同发展。
生态共建环境共保方面,共同推进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治理、中小流域综合治理等项目建设。强化汾渭平原大气污染协同治理,加强重污染天气应急联动。
此外,城市群内合作还包括打造内陆改革开放高地方面(自贸试验区联盟、政务服务跨省通办),公共服务开放共享(塑造区域文化和旅游品牌、线路打造)等方面。
高新区锦业路 摄影©悦西安
预计到2025年,西安国家中心城市竞争力明显提升,“三中心两高地一枢纽”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关中平原城市群发展活力、经济实力、辐射能力大幅提升,区域联动发展态势日趋显现,一体化协同发展格局初步形成。
随着关中平原城市群实现扩容,14市(区)携手并进,一个面向“一带一路”,充满勃勃生机的关中平原城市群,将逐渐由蓝图成为现实。展望2035年,一个经济充满活力、生活品质优良、生态环境优美、彰显中华文化、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国家级城市群将全面建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