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悦西安
国土空间规划是国家空间发展的指南、可持续发展的蓝图,是各类开发保护建设活动的基本依据。其编制统筹考虑人口分布、经济布局、国土利用、生态环境保护等发展要素,与每个人的生活都息息相关。
本周,《西安市国土空间规划编制管理及审批办法(试行)》正式印发,为西安国土空间规划的编制、管理提供了具体遵循。
《办法》明确,市级国土空间总体规划是指导城市各类保护开发建设的基本依据,应提出城市中长期空间发展战略,统筹划定“三区三线”,安排“三生空间”(生产、生活和生态空间),明确城市发展目标、功能定位、空间格局、历史文化和自然资源保护等总体要求,并通过编制城市功能体系与布局规划,明确城市战略功能区布局,指导区县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编制,落实各区县、开发区、经济功能区详细规划。
“三区”丨城镇空间、农业空间、生态空间三种类型的国土空间。 “三线”丨分别对应在城镇空间、农业空间、生态空间划定的城镇开发边界、永久基本农田、生态保护红线三条控制线。
©悦西安
根据《办法》,西安将以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三区三线”划定为基础,聚焦城市核心功能和竞争力,强化市级统筹,整合空间边界,确定古都核心功能承载区、国家科学与科技创新中心引领区、北部先进制造集聚区、南部高新技术与科教集聚区、东部双向开放引领区、新型城镇化发展区、秦岭生态保护示范区等七大功能区。
古都核心功能承载区 涉及:新城区、碑林区、莲湖区、雁塔区、未央区、经开区、曲江新区(含曲江大明宫)、西咸新区直管区(含沣东新城)、高新区、浐灞生态区
东部双向开放引领区 涉及:灞桥区、临潼区、浐灞生态区、国际港务区、高陵区
南部高新技术与科教集聚区 涉及:长安区、航天基地、高新区、雁塔区
北部先进制造集聚区 涉及:高陵区、阎良区、航空基地、西咸新区直管区(含泾河新城、空港新城、秦汉新城)、临潼区、经开区
国家科学与科技创新中心引领区 涉及:西咸新区直管区(沣东新城、沣西新城)、高新区、鄠邑区(含曲江渼陂湖)、长安区
新型城镇化发展区 涉及:蓝田县、周至县(含曲江楼观)
秦岭生态保护示范区 涉及:蓝田县、周至县、鄠邑区、长安区、临潼区、灞桥区
西安核心区行政区+开发区示意图 ©悦西安
区县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应落实市级国土空间总体规划、专项规划、城市功能体系与布局规划的传导要求,优化区县中心城区城市功能和用地结构,合理安排区域重大交通枢纽、重要线性工程等基础设施布局,明确城镇政策性住房和教育、卫生、养老、文化、体育等公共服务设施布局。
西安城三区区位示意 ©悦西安
《办法》明确,各开发区、经济功能区不单独编制区县级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纳入相应的行政区范围编制,按照事权管理和开发建设范围,依据全市规划用地“一张图”及总体规划相关内容编制详细规划,作为指导区域开发建设的依据。
镇(街)国土空间规划可与区县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合并编制,也可以一个或几个镇街(县政府所在地的镇街除外)为单元组织编制。全域纳入城镇开发边界的镇(街)不再单独编制镇(街)国土空间规划。 长安区经济板块示意图
《办法》要求,国土空间规划应采取“政府组织、专家领衔、部门合作、公众参与、科学决策”的编制方式,在报送审批前,应按程序进行专家论证、意见征询。
除国家规定需要保密的情形外,规划草案应进行公开展示,采取论证会、听证会或者其他方式,征求专业单位、专家和公众意见。 2022年11月,《西安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草案公示
此外,《办法》还鼓励高水平规划设计团队参与本市国土空间规划编制与城市设计,鼓励区县、开发区、经济功能区在全市国土空间规划管理“一张图”的基础上,引进高水平技术团队参与规划设计。
按照《办法》要求,为提高城市规划建设管理水平,西安明确了“市局统领、专家领衔、市院牵头、多专业融合”的工作模式,推动市、区县(开发区)两级规划管理部门构建“功能区—功能组团—功能单元—重点功能区块”的传导体系。
未央区国土空间总体格局草案
《西安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公示版)显示,西安国土面积含代管西咸新区直管区总面积10588平方公里(规划涉及总面积10097平方公里)。
全域通过“秦岭脉、秦创原、丝路桥、长安城”四大主线,最终形成“四轴一核六片区”的总空间开发格局。
西安国土总空间开发格局 四轴丨南北向古都文化轴、科技创新轴、国际开放轴,东西向丝路发展轴 一核丨以西安主城片区为主体,洪庆-港务区、西咸沣河片区共同组成的都市圈核心 六片区丨富 平-阎良、杨凌-武功-周至、高陵-泾河新城、鄠邑丝路科学城、临潼和东南川塬六大片区协同 西安市域国土空间开发格局
规划新增以中心城区为核心并向东西发散的丝路发展轴,并扩大覆盖航天基地、丝路科学城、泾渭新城、渭北新城、富阎新区等多个功能片区。
中心城区面积约766平方公里土地,包括新城、碑林、莲湖、未央、雁塔、灞桥及长安(不含秦岭生态保护区)等城七区。
市域文化空间结构规划
此外,规划明确,推动西咸新中心建设,与中心城区融合互补发展,并贯通咸阳市主城区与西咸新区的重要通道,实现城市功能有机融合、空间一体。
同时,规划还对富 平-阎良一体化发展协同区、渭北先进制造业走廊核心区、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协同区等予以重点关注。
中心城区重点功能区布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