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跻身伟大城市之列,必有他人无法模仿的“心脏”作支撑。它们的作用,就像是流淌在城市肌体里的DNA,让每一个器官都充满健康活力。
上海有浦东、北京有亦庄,西安毫无例外,就是高新区。
作为西安经济发动机,高新区长期以来承担着产业培育、科技转化、新兴经济孵化等高精尖任务,它在经济领域的强劲势头,似乎人们已经习以为常,要知道在刚刚过去的一年,高新区经济总量就已经突破3100亿元。
高新区如此成绩着实令人赞叹。实际上,在大众理解的范畴中,西安这座进入万亿的西北城市,能够出现全国数一数二的开发区,并不多见。那么,这颗西安的“大心脏”,到底是如何修炼出来的?
成绩再刷新,高新坐实经济“支柱”地位
不知不觉,2023年已所剩无几,回顾今年成绩,许多人肯定有不同的维度,而作为城市,GDP是最有效检验城市发展成果的晴雨表之一。
10月26日,西安市统计局发布最新经济数据,西安前三季度GDP为8535.52亿元,同比增长4.6%。要知道,在如今承压前行的宏观经济形势下,西安能够取得如此成绩实属不易。
西安市与高新区近年来经济总量变化
那么,在这份成绩单背后,谁是那个稳定可靠的“大腿”呢?高新区自然当仁不让——前三季度,西安高新区实现生产总值2418.83亿元,同比增长7.4%,经济总量分别占到陕西省的10.2%和西安市的28.3%,经济发展的引领作用和支柱地位进一步凸显。
为何成绩单如此耀眼,稍加分析就能看出“两大优秀”。
第一是结构优。2418.83亿元的GDP当中,制造业占比达到31.9%,生产性服务业占GDP比重达到50.5%。先进制造业数据尤为亮眼,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7.1%,先进制造业总产值增长13.4%,像是汽车产量达到61.9万辆,同比增长20.8%。
可以看出,高新区经济增长的动力发生了明显变化,尤其是在基建和房地产投资明显疲软的背景下,先进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的产业韧性得到凸显,经济带动范围逐渐扩张,从而成为高新区产业迈向中高端的强劲引擎。 秦创原集成电路加速器
第二是科技优。今年1-9月,高新区新增发明专利授权7509件,有效发明专利累计达50315件,占西安市57.8%;新认定科技型中小企业4176家,新认定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757家,本科及以上人才30余万名。
高新区进行持续的科技创新,并将其积极地运用到解决现实问题中,是区域经济能够实现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和动力变革的必要条件,也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动能所在。
当然,前三季度的成绩只是高新区实力的缩影:三年来西安高新区GDP迈上3104.2亿元,年均增速达13.5%,全社会研发投入占GDP比重从6%上升到近8%。
锦业路 航拍©悦西安
如此蝶变,除了内部成绩牢居榜首,高新区外部竞争力的分量更是显而易见,论区域体量和格局、辐射能力、带动能力,均在西部地区“所向披靡”。
可以说,无论是从数据指标还是现实表现上看,高新区已经成为支撑未来西安经济增长的“四梁八柱”。
产业为根,夯实区域科创基底
问题来了,大家都是开发区,都有着灵活自主的政策环境优势,都在狠抓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为何高新区总是独占鳌头呢?
或许答案就在高新区的名称上。
高新区的全称叫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意思就是最大限度地把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而建立起来的集中区域。
大华西安研发中心
科技基础很强但科技成果本地转化率不高,曾经是西安产业最突出的结构性问题。巨量的大学和科研院所产出的科研成果无法在本地转化、无法产出经济效益,大量的科研院所研究出来的科技成果只能被外地企业买走提高生产效率。
这就是高新区飞速发展的潜在机遇,不遗余力壮大产业集群,通过围绕汽车、电子信息、智能制造、生物医药及新能源新材料等主导产业大集群,持续壮大人工智能、5G等五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并大力发展现代金融、研发设计等六大生产性服务产业。
最令人钦羡的是,在诸多产业集群中,高新区独享着一众500强、龙头企业,也就是说,每个产业集群,都有引领发展的“链主”。
比亚迪西安生产基地
例如汽车“领军”比亚迪。2022年产自西安的101.52万辆新能源汽车中,比亚迪汽车占比达97.9%,比亚迪已经成为西安打造“新能源之都”的核心支撑。
数据显示,比亚迪在西安累计投资超过500亿,现有的一、二、三期项目年产能为90万辆,解决就业超过4万人,是比亚迪最大的生产基地,也是除总部深圳外布局最全、业务合作最广的城市,在工业产值、产业链拉动等方面均有较为突出的表现。
例如芯片制造“领军”三星。三星西安工厂是三星在华最大投资项目,主要制造3D NAND闪存芯片,现阶段月产能占三星全球NAND闪存芯片总产量的42%。2022年,三星西安半导体产值突破千亿元大关。同时,一系列扩产动作仍在持续,有消息称三星方面计划在西安工厂陆续引进可生产236层(第8代)NAND的设备,未来产值将难以估量。
奕斯伟硅产业基地
再比如电子信息“领军”奕斯伟。奕斯伟材料是国内极少数能量产12英寸大硅片的半导体材料企业,工艺技术已达到全球第一梯队水平。2017年奕斯伟于高新区落地硅产业基地,其后又多次加码投资,有效满足了我国12英寸硅片供应,待相关扩能项目投用满产后,总产能有望实现国内第一、全球前六。
从这个角度讲,高新区目前选择的发展路径状况可以说代表了西安建设国家“双中心”发展方向。一方面是在主导产业上,找准“火车头”,即龙头企业牵引发展作为主攻方向,加快全产业链优化升级。
另一角度,在城市能级方面,找准“主力军”——即人才,通过产业跃升,实现人才的高吸附力,一个区域的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实现重塑再造,又会反哺进城市发展,进一步映射到实际发展成果当中,体现在高新区不断超车的征途中,作用到城市能级攀升的高度之中。
巨子生物生产基地
这是具有跨时代意义的运作体系:优良生态培育产业,产业升级引来龙头企业,龙头企业带来大量人才,人才又反哺城市界面提升。
高新区这套“自我运转”式的产业创新融合链,不仅有效提升了单个项目经济挖潜的空间,还为区域整体产业生态的多元和稳定提供可靠支撑,更拥有了一个结构牢固却又自我更新的经济王牌。
实力赋能,开启西安高质量发展新阶段
当然,高新区的耀眼表现也为其带来无数IP,其中令人印象深刻的就是全球硬科技创新大会了。
11月3日,2023全球硬科技创新大会在高新国际会议中心盛大开幕。本届硬科技大会以“硬科技·新质生产力”为主题,突出西安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和科技创新中心建设。
值得一提的是,本届大会开幕式现场上,西安市级层面正式发布10条推进硬科技产业化发展的重磅举措,实现从科技强到企业强、产业强、经济强。
同时,“西安硬科技重大突破”一并揭晓,涉及信息技术、空天技术、新材料、新能源、高端装备、生命科学等6大领域,多项技术成果填补国内空白、实现进口替代、攻克了“卡脖子”技术难题。
的确,高新区肩负国家“双中心”唯一承载区以及“硬科技”的策源地,将科技创新组成西安的拳头优势,不断修正产业发展方向,让科技自主成果随时对准全球科技产业需求,能让西安在未来城市经济发展和新兴产业的竞争上面站到前端。也就是说,未来高新区将全面提升区域虹吸能力,从区域关键“点”的突破,实现城市“面”的实力进阶。
国家科创双中心布局 制图©悦西安
南宋诗人吕本中曾说,惟变所出,万变不从。如今,西安的国家级“双中心”时代已经到来,城市能级站上新台阶,国家中心城市的含金量也在不断上色,而即将到来的大西安腾飞与高新区跨越在此重合叠加,国家级中心城市、国家级都市圈以及万亿级的产业红利将不断涌向这片创新创业的热土。
可以看到,在这场科技创新与区域发展的“双向奔赴”,高新区以敢为人先的勇气,诚意满满的姿态,将在更广阔的领域里,去拥抱来自未来的美丽邂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