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人口是一个随发展进程而动态变化的数字,有增必然会有减,譬如哈尔滨、昆明、大连城区人口就跌出500万层级。
当然,选取城区人口这个指标进行考量,亦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中心城区人口规模越大,城市集聚资源要素和辐射周边的能力相对更强。同时,还需考虑统计口径差异的问题。
按照定义,我们所称的城区是指在市辖区和不设区的市,区、市政府驻地的实际建设连接到的居民委员会所辖区域和其他区域,不包括镇区和乡村。
这与单一的常住人口、户籍人口仍有区别,像是山东临沂虽总人口超千万,但其城区人口占比不高,多数分布于代管的县城和农村。
西安,下一个超大城市?
结合住建部年鉴披露的城市人口,西安有望成为下一个超大城市。
根据最新统计公报,至2022年底西安全市 常住人口为1299.59万,这一数字不含西安(西咸新区)-咸阳共管区人口,相较于2021年末的1287.3万人,增加了12.29万。
不过需要注意的是,涉及城区人口数据内容方面,多方披露到的数据有所不一。
国家统计局在2021年9月提供的“七普”基本情况显示,西安总人口为1218万(2020年11月普查节点),其中城区常住人口928万;而此番住建部方面公布的2022年西安城区总人口只有770万,市区人口、市区暂住人口分别为942.3万和72.1万,可以看出在如何具体界定城区范围上还未实现一致明确。
另外,在城镇化步入中后期大背景下,由农村转入城镇的人口基数不断扩大,至目前西安拥有城镇人口约1034万,城镇化率为79.59%,这一比率处于全国主要城市中下游水平。
西安主要年份人口变动趋势 制图©悦西安
站在区域分布视角,同样能够观察出当前西安人口大量集中于中心城区,这也是居住密度过高、路面道路拥堵、轨道交通客流强度居高不下的主要因素。
公开信息显示,近1300万常住人口中有约六分之一分布在雁塔区,其2022年底人口达210.93万,较前一年有约2.27万增量;碑林(77.55万)、莲湖(103.41万)和新城(62.49万)人口密度“包揽”前三,总面积不到100km²的土地,常住人口超过243万,拥挤程度堪比一线城市的核心城区。
西安地铁2022年各车站日均进出站客流分布
倘若以熟知的绕城高速为界,界内区域涉及碑林、莲湖、新城全境,雁塔、未央大部及部分灞桥、长安地界,粗略预估这一范围内常住人口或超过600万,接近总人口过半比例。
基于资源基础限制,人口也非无节制增长,西安国土空间规划就曾提出至远期2035年,拥有常住人口1500-1600万,另考虑人口流动和发展不确定性,各类基础设施需按规划人口上浮一定比例进行配置,故规划服务人口2000万。
西安各区最新常住人口数据
当下,交通、医疗、教育等多层面开展的长期提升行动,即是解决人口层级提升后所暴露出的公共服务能力缺失问题。
千万红利之下的时代命题
事实上对城市发展来说,进入特大、超大城市是一个重要门槛,还意味着可以享受更多政策红利。
例如,城区人口300万是一个城市修地铁的关键指标之一,也是决定一座城市能否建设250米以上超高层建筑的重要因素。
换句话讲,仅有超大城市与特大城市,才能拥有“都市圈”。此外,城市规模还会与户籍管理、楼市调控等政策调整挂钩,从而因城施策。
再如今年7月国家层面发布的《关于在超大特大城市积极稳步推进城中村改造的指导意见》中,明确分三类推进实施,包括符合条件的实施拆除新建、开展经常性整治提升及介于前两者之间的实施拆整结合,对达到规模要求的城市,无疑是获得了官方政策支持。
同时,人口的流入势必助推区域发展,其资源要素优势亦得到进一步彰显和强化,从而继续吸引人口、导入产业,如此一来便形成了外部正循环。
归根结底,成为一座城区千万人口以上规模的超大城市,不仅代表着城市级别纸面意义上的提升,也给西安提出了更高要求。
如何协调人口增长与城市承载力的关系,不断推动城市空间优化、人口素质提升,产业结构跃迁,带动都市圈协同发展、辐射关中平原城市群、引领陕西乃至西部,将是超大城市西安未来数十年的时代命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