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体来看,排名前五医院位次稳定,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四川大学华西医院、中国人民解放 军总医院自榜单提出发布起便稳坐前三甲,后两个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瑞金医院和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也保持5年排名固定。
纵观过去十多年榜单,北京、上海、广州三地霸榜百强的局面如今被打破,相应数量占比出现下降,诸多其他区域医院因重视学科发展而快速成长,医疗资源逐渐趋向均衡化,像是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一年内进位31名至综合排名第51位……
同时,由于涉及学科带头人变动、竞争力增强、环境变化等因素,后续不同梯队有着不同程度浮动,亦有医院跌出主榜。
北京协和医院
凭借一流高校医学院资源,华中地区武汉、西南地区重庆、华东地区杭州等大区核心城市均有5家医院上榜,多以大学附属医院为主。
而此次西安共有4所医院进入综合榜,数量相较前一年未有变化,包括空 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第14位)、西安交大一附院(第64位)、空 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第93位)与西安交大二附院(第96位)。其中,西京医院科研维度方面出现下降,位次下降1名;而唐都医院科研得分上涨明显,使得整体排名提升5位。
多所医院专科排名进入全国前十
聚焦专科排名,西京医院多个专科实力稳居全国前茅,涉及皮肤科、病理科、麻醉科、烧伤科、整形外科、消化病等;唐都医院神经外科、交大一附院精神医学进入全国专科前十。
另外,未在百强医院行列中的空 军军医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口腔科和西安红会医院骨科,其综合水平同样居于前列。
因临床研究对学科的可及性、权威性具有更强影响,发榜方有关负责人还表示希望社会大众在关注综合排行榜之余,能够给予专科声誉排行榜更多关注,这也是发布系列榜单的用意之一。
事关西安医疗资源,家底如何?
透过前述简单梳理,我们能够发现西安医疗资源在全国层面来讲,都是处在偏上水准。但事实上,优质资源与实际需求之间仍有一定差距,这背后还需要对城市相应的“家底”状况进行了解。
红会医院北院区 航拍©悦西安
公开统计简报显示,至2022年末,西安全市拥有各类医院387个、基层医疗卫生机构6905个。具体看,三级医院数量较2021年未有新增,为46所;医疗卫生机构(含医院、基层、专业机构)总床位数约8.11万张,公立医院床位占比超过六成。
当然,基于不同城市体量与人口规模,像是每千人床位数、执业医师数等指标同样不容忽视。
从2021至2022年,西安每千人口医疗卫生机构床位数由6.17张增加到6.24张,即使有所增加,但这一数字仍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的6.92张,离远期西安市域千人床位的8.92张目标尚有一定距离。
西安交大一附院
得益于西安交通大学、空 军军医大学、西安医学院、陕西中医药大学等高校培养单位,作为开展医疗服务最为关键的角色,西安医卫人才数量持续增加,拥有执业(助理)医师46744人、注册护士59358人,比2021年新增超8100人,换算成每千人水平则分别是3.60人、4.57人。
值得一提的是,依托空 军军医大学建设的国家分子医学转化科学中心已经正式启动,这一科学重器选址灞桥区现代纺织产业园,规划面积59.85亩。
项目拟搭建重点建设分子诊断、临床分子影像及个体化治疗等3个分子医学转化研究平台,并建设细胞重编程技术、医学大数据技术、分子医学检测等7个功能技术中心。
国家分子医学转化科学中心效果图
转化医学作为基础科学研究的一大领域,未来科技的突破发展与否,实则都将对公众健康水平提升具有关键作用,研究成果最终也将转化至患者的日常治疗工作。
基础设施扩充进行时,布局再平衡
若提及与百姓生活最为直接的,即是基础医疗设施建设。
按照西安市级规划,“十四五”期间要加快优质医疗资源扩容和区域均衡布局,建成13所公立三甲医院,尤其是近些年人口大量导入的开发区、新区,片区内资源空白亟待填补。目标到2025年三级医院达到55个,实现资源全覆盖。
西安市第一医院高新院区
从去年10月开始,一批新建公立三甲医院陆续进入兑现交付时期——西安市第一医院高新院区、陕西省人民医院西咸院区在经历试运营后转入全面开诊阶段,地处经开区不同板块的儿童医院、红会医院、中心医院新院区先后在今年上半年内开诊,可提供总床位均在千张以上。
目前,转入建设尾声的还包括市中医医院南院区、交大一附院国际陆港院区、曲江新区医院、西安交通大学附属泾河医院等。与此同时,渭北综合医院项目运营方将转为西安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创新港医院则交由交大二附院运营。
西安交通大学附属泾河医院
而在医学类“双中心”建设方面,交大一附院承担国家医学中心、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重任;交大二附院于上半年通过陕西层面组织的国家重症区域医疗中心评审,拟适时启动申报;红会医院通过陕西省层面组织的国家骨科区域(西北)医疗中心评审工作。
如此密集行动背后,实际上就是通过提高医学科技创新能力、发挥区域中心引领带动作用,使城市医疗能级得到跃升,同时也在推动着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和区域均衡布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