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末年初,民航业终于交出2023年答卷。经过三年低迷期的民航业,在本年度迎来复苏,不仅多座机场客流恢复至历史最高水平,全国民航机场格局也重新洗牌。
由于是三年民航业寒冬结束后首个完整运营年度,2023年的民航业数据备受关注。各大机场间的竞争异常激烈,实力较量日趋白热化,排名可谓跌宕起伏。
广州单场领先,上海双机场近亿人次
1月4日,民航局公布最新年度数据情况,根据统计,全行业2023年共完成旅客运输量6.2亿人次、货邮运输量735.4万吨,同比分别增长146.1%、21%,分别恢复至2019年的93.9%、97.6%。
各机场枢纽方面,广州白云机场全年旅客吞吐量6317.35万人次,这是自2020年登顶以来,连续4年实现年旅客吞吐量“夺冠”,客流量已恢复至2019年的86%左右。
广州白云机场
相比之下,京沪两地机场目前仍未恢复历史最好水平。
时间回到2019年,北京首都机场旅客吞吐量超过1亿人次,上海浦东机场达到7615万人次,广州白云机场以7337.84万人次仅列第三。 上海虹桥机场 图 / 网络
2023年,上海航空枢纽浦东+虹桥“两场”全年合计实现旅客吞吐量9675万人次,北京航空枢纽首都+大兴“两场”全年合计实现旅客吞吐量9227.33万人次,分别恢复至2019年的79.44%和89.46%。
浦东机场全年旅客吞吐量录得5425万人次,恢复程度仅达到72%左右,单场客流量排名居广州白云机场之后,位列全国第二;相比之下,虹桥机场表现较好,实现旅客吞吐量4250万人次,已恢复至历史最高的93%,名次回升至全国第7位。
北京大兴机场
首都机场实现吞吐量5287万人次,位列全国第三。受大兴机场分流影响,恢复指数达到2019年的52.85%。2019年9月25日,北京大兴国际机场通航,当年即实现旅客吞吐量313.52万人次;而至2023年,已实现3941.134万旅客吞吐,名次即将触及十大机场门槛,位居全国第11位。
与2022年相比,十大机场排名全面洗牌。进步变化最大的是北京首都机场,从第11名连升八位坐到第三把交椅,上海浦东机场从第8名连升六位,跃进到第2名。成都天府机场则从2022年的第10跃进至第5位。
北京首都机场 图/网络
相反,杭州萧山机场、重庆江北机场和昆明长水机场均出现下滑,其中杭州萧山机场从2022年的第5名跌至如今第10名,下滑五名之多;重庆江北机场则从第2名下滑至第6名,昆明长水机场从第4名下滑至第8名。
重回4000万,新一线城市机场全面恢复
与此同时,深圳机场年旅客吞吐量重回5000万人次,恢复指数高达99.61%,坐稳全国民航机场第4把交椅。重庆江北、昆明长水、上海虹桥、西安咸阳、杭州萧山5座机场均重回4000万量级,捍卫了传统十大机场的客流统治力。 成都天府机场 图/网络
其中,成都航空枢纽双流国际机场、天府国际机场“两场”合计旅客吞吐量达7492.4万人次,实现又一次千万级跨越。其中,天府机场超过4400万人次,跻身全球繁忙机场行列,旅客吞吐量位居中西部第一。
相比疫情前,这一区间的机场排名出现洗牌,重庆江北机场由2019年的第9位上升至第6位,上海虹桥机场由第8位回升至第7位,西安咸阳机场则由第7位降至第9位。 北京大兴国际机场
注意力转至3000万人次量级,这一区间仅两座机场,分别是北京大兴机场与成都双流机场。此外,南京禄口、武汉天河等11座机场旅客吞吐量达到2000万人次以上;长沙黄花、三亚凤凰、乌鲁木齐地窝堡等机场旅客吞吐量甚至超过2019年,创历史新高。
回到西安咸阳机场,2023年实现旅客吞吐量约4134万人次,恢复至2019年的88%左右,位列全国第9位。
机场方面发挥地理区位、枢纽网络等优势,加快航网布局,完善枢纽功能,呈现快速复苏态势,全年共计新开、恢复至亚洲、欧洲、大洋洲方向的航线25条,国内国际通航点增至170个,37条主力航线客运量占总量的80%,暑运期间单日客流量与航班量屡创新高。 西安机场T5航站楼 图/西部机场集团
但是受基地航司运营、东航站区施工等因素影响,特别是西安机场国际航线尚未完全恢复,国际运力不足,导致西安机场客流量仍未恢复至历史最高水平。
目前,西安机场三期扩建工程已进入尾声,T5航站楼金属屋面、幕墙施工全面完工,精装修、机电安装正在加紧进行,预计今年底具备投运条件。 届时,西安机场时刻容量有望实现大幅提升,空域运行环境进一步改善,且随着国内外航线网络布局拓展,旅客及货邮吞吐量、航班起降架次均将迎来跨越式提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