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发展的竞争,就是核心产业的竞争。面对经济转型,全国各地都纷纷寻找突破口,而围绕科技创新带动的项目驱动,已被视为第一选项。
从某个方面来说,它的重要意义,很大程度上体现于其对于重大战略和城市核心竞争力的牵引意义。也就是说,一系列重点项目的落地,不仅在体量上远远超过许多其他项目,更是对地区经济厚度、增速潜力、产业层面的综合认可。
而作为西安经济主战场的高新区,就在2024年新春伊始,打响了开门红的“第一枪”。
32+42,高新区打响新年发令枪
有人说2024年是经济趋于平稳增长的一年。从刚过去的2023年经济数据来看,这样的论断有一定道理,从全国各地的动作来看,都在不断稳定社会预期、提振经济主体信心。高新区自然“先人一步”,总结其最近的诸多动作,就是一句话:项目为王。
2月18日,春节后的第一个工作日,高新区举办2024年一季度重点项目集中开工活动,集中开工32个项目、总投资346亿元,并签约落地42个项目、总投资512.5亿元。
只需稍加梳理,就能清楚高新区本次开工项目的含金量。
第一,项目涉及先进制造、现代服务、社会事业、基础设施等领域,几乎涵盖省市重点发展产业链条,有较好的成长性,并且在产业带动方面有极强的能力。
第二,专业类型较为前瞻,比如都涉及研发、科技成果转化环节等,其科技含金量都比较高,符合科技创新的大方向,也反映出高新区未来产业发展定位的高目标。
秦创原·集成电路创新中心
事实上,高新区的成绩远超人们对它的印象:2023年前三季度,西安高新区GDP总值达到2418.8亿元,约占全省经济总量的10.2%和全市经济总量的28.3%,而2023全年,高新区也实现了GDP总值突破3400亿元。
同时,在“四个高新”的战略引领下,大量项目签约、落地乃至开工,更是大幅提升了高新区产业含金量、含新量。
它带来的不仅是一个个项目,更能对地方经济及产业转型形成示范效应,一种“大企业纷纷青睐”的信号被释放出去,对于正处在追赶超越的高新区乃至西安来说,这样的“既视感”在发展层面显得更为重要。
西安电子谷核心区
换句话说,有如此坚稳的经济底数和发展节奏,高新区可以打响西安市2024年高质量发展“第一枪”也就不足为奇。
重点项目为基底,构建高质量发展图景
大项目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也是一个区域发展的韧劲所在。尤其是先进制造业面向前沿的特殊要求,就更需要对项目产业属性、成长空间、带动效应提出高标准的“挑剔”。
纵观高新区一系列举措,我们发现都是优先锁定具有广泛带动效应的项目,再以此为原点,根据产业链进行二次招商,保证项目在落地后,还能再带动上下游企业进行汇聚,最终实现产业生态的全周期升级。
比如先进制造业中的“前沿”氢能产业。目前我国氢能产业链已初具雏形,预计2025年氢能行业市场规模将突破1万亿元,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构建新竞争力和持久动力。
翻阅国内发达城市的产业定位,几乎都离不开氢能产业的投入。西安也已将氢能作为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提升城市综合能级的重要抓手,努力打造氢能科创之都和产业聚集高地。
在此次开工仪式中,氢能产业就拔得头筹:氢能装备制造中心项目,总投资额7.5亿元,占地90亩,总建筑面积约8.8万平方米,将成为西北地区首屈一指的大功率高效水电解制氢装备的产业化发展基地和氢能产业链推广发展的示范基地。项目达产后,预计年产值18亿元,年税收9360万元,带动就业400余人。
氢能装备制造中心项目效果图
同样出彩的还有新能源汽车产业。从全国来看,“十四五”是碳达峰的关键期、窗口期,新能源产业是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下能源领域绿色发展的重要方向。
目前,高新区不论在整车生产能力还是电池等关键零部件的配套供应体系,都已成为全国乃至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网络中的关键枢纽。而此次签约会中,高新区也继续将优势产业链进行再次“延长”。
不仅有总投资额7.2亿元的集贤新能源汽车本地化配套基地建设项目,其总建筑面积约7万平方米,主要建设13栋标准厂房、孵化器、研发中心及相关附属配套设施。投产后,预计年收入不低于12亿元,年税收7384万元,带动就业人数约2000人。
还有新能源总部基地项目,总投资额5.54亿元,占地约31亩,总建筑面积约7.5万平方米。主要进行交流充电桩,直流桩产线等设备制造,预计实现工业产值10.5亿元,年税收2002万元,带动就业1500余人。
集贤新能源汽车本地化配套基地建设项目效果图
我们不难发现,上述项目不仅能够为高新区的现代产业体系注入新活力,还能够带动上下游 行业,从而改善区域中的产业和创新生态,可谓“一箭双雕”。这对于助推整个区域经济的转型升级,无疑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在这层逻辑下,作为新战场的高新三期区域,其发展路径也逐渐清晰:在合作开发的带动下,在创新研发的突破下,高新区“接力棒”式进行产业链与创新链的补链,有效提升了重大项目引领带动的范围。
从更加宏观视野来看,虽然此次签约项目来自不同行业,但都能与总部经济、项目载体、创新平台、企业驱动、应用场景等要素一一对应。这些要素,这无疑为“工业立市、项目强区”加速的同时,又无形之中为高新三期构建出一个牢固咬合、循环往复的产业支撑体系。
西安高新区夜景
可以说,既有浩荡的产业规模,也有突破的科技创新与对外开放门户,使高新三期在未来,有了更多的底气和更坚实的美好预期。
未来城市模板,从高新三期出发
平心而论,如今的高新区无论是政策、产业、科技、人才,均可以称得上“天时地利人和”。
一方面,自获批至今,西安“双中心”建设已经全面铺开,涉及平台建设、产业布局、人才引培、创新生态等多个方面,核心的CID区域更是将多方面融会贯通。
在重点项目和产业园区的快速建成、投用下,CID片区拥有了更强劲的自我造血能力,保证了其可持续的升级发展。
目前在CID的辐射范围中,已经聚集近4000家企业,形成了光电子、新能源汽车这两大千亿级产业集群,像是比亚迪、法士特、奕斯伟等冠军企业,不仅刺激区域尖端产业跟进一步外,也在发挥带动效应补全区域产业链空缺。
另一方面,除了大力发产业,高新区还在高新三期打造西安未来城市国际会客厅。
作为“大西安陆家嘴”,高新三期通过“一心、双廊、三片区”的战略规划,凭借“科技+金融+创新”,它所肩负的不仅仅是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还是“科技+经济+产业”模型的重新组建,更将直接推动高新区成为全国创新网络的重要枢纽、世界一流科技园区的的创新中心。这样的“金字塔”板块,未来可谓不可估量。
从另一个角度看,这也是高新三期令人赞叹的地方,许多开发区在发展过程中,往往会成为只顾经济的“偏科生”,孤零零发展纯科学、纯经济。
而高新三期则是将科学产业化,经济普惠化,把一个个产业成果实实在在转化成区域发展的共享红利,从而让更多人才落地于此,进一步在区域建设的过程中贡献出更大的价值,实现人与区域价值的互相成就。这种蓬勃的城市生命力,别人既无法模仿,也难以超越。
在国家科创“双中心”的加持下,在高新三期大手笔的建设下,未来高新区“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的使命将进一步实现,一个规模大、结构优、创新强、总量高的西安城市发展核心即将在西安凸显。
这同时也意味着,在充满朝气的2024年,高新区所彰显的实力,将会更加强悍,它的“引领者姿态”也会更加凸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