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较于“云轨”而言,“云巴”作为一种低运量胶轮有轨电车系统,被大家亲切地称作“宝宝巴士”。它具备高颜值、高安全、高智能、高适应、低成本、低噪音的优势,每小时可运载乘客6000~10000人,最小60秒发车间隔,并且可通过增加编组以提高运力。
更重要的,它可以灵活地在城市中穿行,不占用市 政道路,实现独立路权。
驶出车站的云巴列车
集多种优点于一身的云巴,也在积极向全国多地拓展。其中,西安高陵区表现出更大兴趣。
公开报道显示,今年3月,高陵区主要领 导会见比亚迪公司一行,就加快推进建设“云巴”项目等事宜进行深入讨论。
高陵区表示,将“全方位、全过程支持配合项目建设,进一步推动项目早日落地”。希望双方抢抓西安“北跨”机遇,推动高陵轨道交通建设、智慧城市升级和产业创新发展,为辖区群众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的交通出行方式。
我们相信,云巴还将与西安发生更多的故事。
高陵区街景
低运量轨道交通的新成员
当然,云巴并不是低运量轨道交通的唯一选择。
2021年9月,国家下发通知,明确支持超大、特大城市及部分大城市根据区域客流需求,适度发展单向客运能力小于每小时1万人次的低运量轨道交通系统。
2022年8月又明确提出要分类推进城市轨道交通建设,结合城市交通需求,因地制宜推动低运量轨道交通系统规划建设。
整装待发的智轨车辆
随着地铁等传统大运量高投资城市轨道交通审批政策的日益趋紧,各类兼顾运量和经济性的中小运量轨道交通制式,正在为国内各大城市交通出行问题提供新的解决方案。
去年3月,由中车株洲所提供技术支持、西安首条智轨线路——西咸新区智轨示范线1号线(首通段)开通运营,实现了新区轨道交通多制式同步联运,为市民出行提供了新的选择。
西咸智轨示范线昆明池站
智轨是智能轨道快运系统(ART)的简称,它采用的具有轨迹跟随能力的全电动新型胶轮列车,融合了现代有轨电车和公共汽车各自的优势,具有建设周期短、造价低、运营灵活等特性。
目前,除了已经投用的智轨示范线1号线(首通段),环绕斗门水库北池建设的昆明池智轨旅游专线也已基本建成。
与此同时,泾河新城及咸阳高新区也纷纷伸出橄榄枝。其中,泾河新城智轨将结合地铁规划进一步优化设计,适时启动建设。
咸阳高新区智轨规划示意图(仅供参考)
咸阳高新智轨已完成试跑,建成后将有效连接西安地铁1号线和5号线,构建“外畅内通”的多层次公共交通体系。
除此之外,另一种新型中低运量轨道交通制式——空轨(悬挂式单轨列车),已在全国部分城市下线。其中,去年9月正式亮相的光谷空轨旅游线,成为国内首条开通运营的空轨线路。
可以预见,云巴、智轨、空轨等新兴轨道交通产品的加入,将在公共出行需求与城市运力不足矛盾凸显的当下,带给人们更加多元、快捷的出行选择。
光谷空轨旅游线
西安低运量轨交的春天?
如今,因地制宜发展具有更高性价比的低运量轨道交通已成为各界共识。
一方面,低运量轨道交通可有效解决城市短途和小运量出行,适配百万级人口出行需求,填补大运量地铁规划的空白。
另一方面,它还可通过与各交通枢纽有机连接,为大运量轨道站点集散客流,连通城市交通路网,打通城市“微循环”。
©西安云巴
事实上,自2019年以来,在轨道交通新政和城市发展需求驱动下,西安多部门就着手编制《大西安多制式轨道交通建设规划》,并围绕《大西安中小运量轨道交通线网规划》密集开展座谈、调研,包括西咸新区、咸阳市在内,以及西安各区县悉数到会。
会议指出要“充分考量自身区域空间发展、产业布局以及客流预测等因素,规划布局合理的中小运量轨道交通路网,并选取适宜的轨道交通制式”。
关中城市群核心区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预测
在此基础上,西安还规划建设若干条中低运量局域线,从而实现轨道交通在西安主城区及周边主要城镇的全覆盖。编号为L3的高新云巴正是其中之一。
这些低运量轨道交通预期采用多种制式,包括但不限于云巴、有轨电车、智轨、悬挂式单轨等形式,形成多样化多层次的城市轨道交通系统。
大西安低运量局域线预测(仅供参考)
当然,低运量轨道交通对于通勤需求强烈的地区来说,只能作为补充,不能成为主体。我们也希望,大运量的地铁规划能够多向有充足客流保障的区域倾斜,避免造成新的资源浪费和运营负担。
相信通过大中小运量轨道交通的合理布局,更多区域将能够享受到地铁建设新周期的红利。
©西安云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