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秒基本概念图示
另一则新进展指向陕西目前唯一在建的大科学装置——高精度地基授时系统。9月底,项目组成之一的敦煌授时台试播成功,将配合位于西安科学园内的总体运控中心,实现长波授时信号的全国土覆盖。
作为国家时间基础设施的重要部分,高精度地基授时系统已被列入“十四五”规划纲要,通过新建甘肃敦煌、新疆库尔勒和西 藏那曲3个增强型长波授时台,结合已有授时台站,扩大信号覆盖区域。
未来同星基授时、空间站时频系统、网络授时系统等一起形成相互独立、互为补充、互为备份的国家授时体系,提升我国授时系统的安全性、可靠性和授时精度。
敦煌授时台试播现场
由规划转向落地,西安科学园面貌初现
如果说前述重大科技基础设施,是建设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的必要支撑,那么肩负承载这些大科学装置的西安科学园,自然扮演了至关重要的角色。
不久前公示的高新片区国土空间详细规划,曾在空间结构介绍中明确片区以“核心平台引领、东西轴带协同”为核心,其中西安科学园与城市客厅、长安大学城、航天城等一道,共同构建起丝路科技轴,相关区域多个开发单元亦被列入重要发展单元范畴。
高新片区空间结构示意
规划显示,西安科学园建设范围北至京昆高速、南至终南大道、东至沣泾大道、西至外环高速,布局有大科学装置和高校院所、国际国内高能级实验室、共性技术和前沿交叉研究平台、小试中试平台四大功能集聚区。
历经多年打造,占地约1250亩的启动区面貌已初现规模。
聚焦重中之重的大科学装置——高精度地基授时系统预计年底竣工,内部装修及工艺设施安装进度进入尾声;先进阿秒激光设施在完成可研批复、初设和概算评审后,设计方案正进行优化调整,力争早日启动建设。
西安科学园启动区鸟瞰
西安科学园启动区最新效果
入驻科研机构进度方面,中国科学院地球环境研究所新园区完成竣工验收,计划年内搬迁至此。依托于研究院所构建的多个创新平台工程,也已逐步开展验收工作。
当西安科学园组团愈发丰盈,与之相对应的配套设施自然备受关注。现阶段,落成的综合服务楼、人才公寓,可满足先期入驻项目科研人员的生活需求;新开工高能级创新平台DK-3项目,推动科技成果转化。
另外启动区内贯通的6条道路、连接外部路网的灵韵北路、沣邑大桥等,其实都在为综合科学园区的“软环境”完善提供保障。
高能级创新平台项目DK-3效果图
科技创新不止步,接下来西安科学园还将谋划大口径光学、农业高光谱智能装备与技术研发平台等项目落地,同时在未来信息、未来智造、未来材料等领域,支持高校院所谋划建设全国重点实验室,赋能“双中心”核心区主引擎。
科创“一盘棋”布局正当时
纵观近年来多层级开展的积极动作,我们不难发现,西安科创综合实力的确得到了明显提升,不过仍需清晰地认识到,城市当前还处于依靠大量研发投入、产业投资等要素驱动的初级阶段,与高质量发展需要相比,尚存多个制约因素。
2023年陕西各地R&D经费情况 图©陕西统计
最新数据显示,2023年西安R&D经费667.94亿元,投入强度5.56%,相较上一年均出现增长。从研发经费主体占比看,各类企业依旧是主要贡献力量,其次分别为科研机构和高等学校。
事实上,不论是数据还是实例,西安科创资源都是富足的存在。但有分析指出,当前整体资源相互分散、难以共享,“一盘棋”合力尚未形成。
而西安科学园的创建,正是为了促进创新平台、科研人员的空间集聚,以解决资源力量与科研水平不匹配问题。通过科技成果转化与产业化,将资源优势转换为产业和经济优势,加速挖掘和释放应用研究成果价值。
西安高新 ©悦西安
换句话说,只有在多方力量的加入下不断夯实基础、稳扎稳打,西安引领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和科技创新中心的辐射作用也会随之持续放大,进而在国家科技战略地位也将进一步提升,最终利用科研科创为这座城市赋予全新质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