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通过对西安都市圈核心区内各类型城市功能区整体特征的把握可以发现,研究区内 2012 年城市休闲娱乐、交通运输类功能区所占比例较小,其单一类型功能区占比仅为 5.86%和 3.92%,与居住、商服、公服等类型的功能区数量差异悬殊,近十年间,地铁线路的不断开通以及城市交通系统的不断完善,2022 年交通运输类功能区占比显著提升,包含城市绿地、广场、景区等职能在内的休闲娱乐功能区数量有所提升但增速较为缓慢,在各类型城市功能区中的占比依然最低。从空间分布特征上来看,休闲娱乐功能区主要呈现零星点状分布格局,节点之间的线性联系较少,且高密度集聚区主要分布在核心区的东部,西部区域的休闲娱乐功能集聚特征不明显。分形维数分析结果显示,2012 年—2022 年西安都市圈核心区内休闲娱乐功能区填充度有所增加,空间分布均衡性在逐渐变强,但其分形维数值均低于 1.45,表明城市绿地等休闲娱乐空间覆盖程度较低,功能区布局均衡性总体不高。除此之外,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和交通运输功能区也主要集中于几个大型节点,其中公服功能区高密度值主要聚集于新城区、碑林区以及雁塔区的部分区域,而交通运输功能区的高密度值区域则主要分在西安北站、西安站以及西安咸阳国际机场等重要交通枢纽周边,均位于都市圈核心区的北部。总的来看,西安都市圈核心区内六大类城市功能区的数量、结构均不同,覆盖范围和分布格局也有所不同,城市的功能空间体现出结构不均衡的问题。同时,研究发现核心区内部分类型城市功能区依然呈现单中心的空间格局问题,当前的城市功能区结构与众多规划文件中倡导的多中心发展模式还存在明显的距离,仍然有待进一步发展完善。为了实现城市功能的多中心发展,要基于对城市功能区的空间布局和演变特征进行深入研究,选取适宜的新增长极进行重点扶持。同时,需要加强城市规划的指导和调控作用,通过科学合理的规划手段,促进城市功能空间结构的可持续、均衡发展。
核心区内居住、商业服务业、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等类型功能区呈现明显的“中心集聚,内强外弱”的空间分布格局,功能区的高密度聚集区域多集中于西安
中心城区和咸阳主城区。其中居住、商业服务业功能区更是在城市中心形成了多个城市功能区的高密度值组团,组团间互相连接成片,在西安中心城区内部分别在东西向和南北向形成了两个明显的城市功能集聚轴线。这种城市中心地区功能过度聚集,容易导致城市发展格局单一,城市外围地区发展滞后、难以形成区域协调发展的空间格局。与西安城市中心城区和咸阳主城区相比,长安区大部分地区、灞桥区东部、未央区西部、秦都区和渭城区大部分地区,城市的居住、商服和公服功能集聚程度较低,功能结构相对单一,甚至存在大规模无功能聚集核心的地区,整体缺乏具有较大辐射范围的配套服务设施和大面积休闲娱乐设施,发展水平差异较大。除此之外,产业、交通运输、休闲娱乐功能区在空间发展的不平衡性体现在:这三类功能区均呈现多中心且分散发展的空间格局。其中,产业功能区的集聚核心主要分布在西安高新区和国际港务区,是六大类功能区中唯一一个以西南-东北为主要发展方向的功能区类型,而在核心区的西北和东南两个方向上,产业功能要素的集聚强度较弱,随着西咸新区空港新城、秦汉新城的建设发展,产业功能空间发展不平衡的问题将会得到有效改善;交通运输功能区的集聚核心主要位于城市重要交通枢纽附近,主要分布在都市圈核心区的中部和北部,南部片区缺少交通功能的集聚核心,在重要的节假日易造成北部片区流动人口过于集中,会对城市交通均衡发展产生不利影响;休闲娱乐功能区的集聚核心较为分散,其中大明宫遗址公园片区和大雁塔-大唐芙蓉园-曲江池片区均形成了较大规模的高聚集密度值的功能组团,此外,在灞桥区的白鹿原景区以及西安世博园片区也形成了集聚核心,而都市圈核心区西部,仅在昆明池景区、沣渭生态景观区附近形成了较大规模的功能集聚中心,因此休闲娱乐功能区的空间发展不平衡性主要体现在东西部功能要素集聚强度差异较大。
具体来说,西安市中心城区原先采用中心圈层式发展的空间格局,一环内聚集了众多商业服务业、公共管理和公共服务等功能。随着城市规模不断扩大,城市中心的部分功能逐渐向外转移,二环、三环逐步开始建设开发。在城市整体规划的建设和调整下,中心城区在原有的圈层结构基础上,开始建设和发展高新区、曲江新区、经开区等多个城市次级发展组团,形成了组团式空间格局的雏形;而咸阳市主城区以人民路—咸兴大道为主轴线,继续向外围扩展。在这次规划中,提出了构建九个城市功能组团的设想,分别是核心商务区、教育科研文教区、西部生活服务区、高新技术产业区、装备制造产业区、南岸生活服务区、东部综合服务区、北部综合服务区、临空产业服务区。这些组团虽然在空间布局上各自独立,但又相互联系,共同谱写了未来城市发展的蓝图。西咸新区的城市建设虽然起步较晚,但作为国家级新区,依托西安中心城区、咸阳主城区两大城市功能核心片区,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规划形成五大城市功能组团。通过对西安中心城区、咸阳主城区、西咸新区城市发展沿革的分析以及最新规划政策的解读,可以看出,西安都市圈核心区内各城市功能组团间需要具有较强的异质性,但是通过核心区内各类型城市功能区的识别与分析,就目前而言,西安都市圈核心区内规划的各种功能组团尚未成型,且各组团之间联系不够紧密,居住、商业服务业、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等功能存在交叉冲突,交通运输、休闲娱乐、产业等功能集聚强度弱,整体空间填充度和异质性不明显,难以形成协调发展的多组团式发展格局。
多元化功能的城市功能区已经比 2012 年的情况更为常见,然而其数量仍然远远少于单一类型的功能区域。就地理位置而言,这种多样性的功能区域主要位于西安市的中心城区和咸阳市的主城区范围之内,而其他地方则很少见。此外,这类功能区的空间分布表现出强烈的集聚效应,呈现过于明显的向心性特征,总体来说,它们的空间布局并不均衡。同时,在制定和实施相关策略的过程中,尚未有专门针对此类功能区的相关规定或者指南,这也导致了在实践操作时可能会产生空间矛盾等问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