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诞生之初的“不上台面”,到后来火爆时的万人追捧,再到如今资本、监管的轮流入场,都让短剧这一兴起不超过两年时间的新赛道,少了些野蛮生长下的戾气和浮躁。
但是因此而生的一个个造富神话,依旧吸引了众多入局者,除了从信息流广告公司转型而来的传统派,还是影视公司、大导演的降维入局,甚至不少草根玩家也想要分一杯羹......种种现象,都在说明短剧行业即将迎来重大变局。
流量狂欢后,短剧依旧火爆
从2023年开始,短剧这一影视形态逐渐开始攻占各大人口群体,霸总短剧、复仇爽剧让“龙王”“赘婿”“恶毒女配”等关键词火了又火,也让短剧走入了舞台中央。
在过去的2024年中,不同于电影行业的疲软,微短剧领域绝对称得上是一骑绝尘。市场总规模突破504.4亿元,同比增长58.97%,并首次超越电影票房。用户规模突破5.76亿,在下沉市场和中老年群体中,渗透十分迅速,已经成为了全民共用的新型娱乐方式。
这一现象自然是多方共同作用的结果。去年全网的微短剧总上线量超过3万部,除了传统微信小程序、独立短剧APP这些主要渠道之外,更有主流视频平台的下场,其中爱奇艺、优酷、腾讯视频、芒果TV、B站、抖音及快手全年微短剧上线数量大约为1500部。
资本和专业团队的流入,也是2024年短剧领域的新变化。根据国家广播电视总局数据,投资超百万的精品微短剧达603部(14731集),拍摄备案储备剧目更是达到2658部(81092集),备案规模已连续三年呈阶梯式增长。
另外根据广电重点网络影视剧信息备案系统数据显示,1499家持证机构入局,进行拍摄备案,实力雄厚的各类公司及老牌影视制作机构的加入,使得微短剧行业进入一个“厂牌明显”的发展阶段。
值得注意的是,微短剧的火热现象在过去一年中已经蔓延至海外市场,并且取得了不错的出海成绩单。
部分海外短剧海报
根据《2024中国短剧出海商业生态观察报告》显示,截止2024年12月,北美地区内购收入总值约2.9亿美元、占全球市场的50.82%,也有从业者表示,短剧行业在出海北美后,为洛杉矶带来了至少20%-25%的岗位,行业规模迅速扩张。
这一点在国内市场同样明显,根据《2024微短剧行业生态洞察报告》显示,微短剧行业在过去的2024年终,直接创造的就业岗位有21.9万个,并间接带动42.8万个就业岗位。
上行市场中的隐藏痛点
可以说,微短剧行业在过去的发展经验中,跑通了“爆发式增长+现象级爆款”的双轮驱动模式,向外界展现出了一个具有前所未有市场活力的新赛道。
但对于这一上行中的市场而言,依旧存在诸多发展中隐藏痛点,并且开始影响到了整体行业的良性发展。
对于微短剧行业来说,先天的流量基因决定了其对于爆款的极度依赖。流量决定了曝光和后续传播广度,也决定了转化和变现程度,可以说在这个“流量为王”的行业中,爆款成了所有从业者的一直追求。
但同样也是因为过度依赖流量,导致在微短剧的制作过程中,需要时刻揣摩甚至猜测受众的喜好变化,可能今天喜欢霸总爽剧,明天就要看穿越重生,后天又变成了末世求生......短剧行业的风向变化之快,其他领域远不可及。
这就必然压缩了短剧产品的制作周期,用更快速的环节流转释放大量作品,在推流和数据分析间决定谁是弃子谁是宠儿,用一种近乎野蛮的方法去匹配市场喜好,“一将功成万骨枯”的景象在微短剧领域得到了更具体的诠释。
对于从业者来说,这一情况其实更具有不确定性,谁也不能保证自己的下一步作品就是爆款,前期大量投入石沉大海往往是常态。更直白的影响结果就是,市场中的大部分利润都被爆款产品和公司分走,导致行业马太效应加剧。
应用商店中竞争激烈的短剧app
甚至有不少从业者表示,不同于其他行业的“二八效应”,在微短剧这个极快的流转速度下,市场中仅有5%的从业者能赚到钱,另外的95%都在苦苦坚持。
而大量制作、投放也带来了新的市场问题——同质化,其实这一问题从第一轮短剧火兴起后就已经出现,大量题材相同、剧情相似的短剧作品会很快引发观看者的观看疲劳,自然很难提高转化和后期收益。
“短剧之都”如何突围?
其实对于微短剧这一兴起时间较短的领域而言,前期野蛮生长阶段带来的市场痛点不可避免,在监管和专业团队的全方位入场后,这些痛点自然也会逐渐得到解决,当然,除了从业者外,城市之间对于这一新兴领域的争夺,也从未停歇。
作为在微短剧领域有着先发优势的西安而言,自2023年火爆之初就贡献了市场中超过半数的爆款短剧作品,并且在历经一年多的发展和沉淀后,呈现出更多元的发展方向,也为整个短剧市场提供了新的思路。
西安造梦工厂影视基地
先来看一组数据,在2023年,西安贡献了全国60%的微短剧产量,80%的爆款短剧出自西安,而到了2024年,全国短剧百强承制公司中,西安独占48席,10强公司也多出自西安,并贡献多部票房过亿的爆款短剧。
更为关键的是,如今西安的短剧市场已经形成了短剧领域的产业集中,并打造了多个服务短剧的影视基地,主力产业的整体成长。
比如位于西咸新区的十里沣河影视基地,不仅拥有1万多平方米的室内场景,还整合了诗经里、茯茶小镇、昆明池、丝路欢乐世界等外景资源,总拍摄面积超过10万平方米。
同时这一影视基地所打造的“15分钟生态圈”,也正在重塑微短剧制作的规则,基地中拥有100多个实景拍摄场景和200多人的后期团队,从剧本创作到特效制作,再到流量投放,微短剧的全流程均可在这里一站式完成。
除此之外,在西安也已经形成诸如造梦工厂、西影风雷等影视拍摄基地,加速微短剧产业形成自己的核心引擎。
西影风雷年代影视基地
通过这些各具特色的影视基地相互补充,在西安形成了一个共荣的短剧生态圈,为西安微短剧产业提供了丰富多样的拍摄场景和完善的配套服务,成为产业蓬勃发展的坚实基础,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微短剧剧组扎根西安,开启创作之旅。
而这也是“短剧之都”西安对于竞争白热化行业的一次尝试,通过高集成度产业基地的落成,加速“短剧+”的扩容,重塑此前短剧行业的变现渠道,借助文旅优势、产业基础等,实现新的突围方法,继续坐实“短剧之都”的名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