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前天 09:26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APNIC
一只大彤子 发表于 2025-04-20 09:24
通过现有信息分析,尽管西安地铁四期规划的推进存在阶段性进展,但以下关键因素表明其最终获批的可能性极低,甚至可能永远无法通过审批:
### 1. **客流量不足引发的必要性争议**
- 现有地铁线路的客流分化严重,如2号线、6号线等人流量较大,但郊区线路(如已开通的远郊段)人流量显著不足。这一现象直接质疑了地铁四期规划中新增线路的必要性。国家发改委在审批时会重点评估客流预测的合理性,若新线路无法证明其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批复将面临重大障碍。
- 例如,咸阳提出的14号线支线因客流量不足被排除在规划外,这暗示其他郊区线路也可能因类似问题被削减或取消,导致整体规划无法通过。
---
### 2. **财政压力与政策收紧**
- 地铁建设需巨额资金投入,而西安近年经济增长放缓,地方财政压力加剧。国家发改委近年来对地铁审批趋于严格,尤其关注地方政府债务风险。若西安未能提供足够财政保障方案,四期规划可能因“超前建设”被驳回。
- 历史案例显示,若规划未通过财政部的财政承受能力评估,项目将直接被叫停。西安三期建设尚未完全收官,叠加四期的巨额投资,可能进一步加重地方债务负担,导致政策层面的否决。
---
### 3. **审批流程的反复与不确定性**
- 尽管官方声称“力争2025年获批”,但实际进展充满波折。截至2024年12月,四期规划仍处于“环境影响评价阶段”和“技术报告完善”阶段,远未达到“上报待批”状态。而根据历史经验,此类规划从上报到获批通常需要1-2年,西安2025年的目标可能过于乐观。
- 更关键的是,政策环境已发生显著变化。2023年后国家对城市轨道交通审批进一步收紧,强调“量力而行”,西安四期规划的规模和速度可能不符合新政策导向。例如,西安三期规划从上报到获批耗时近两年,四期可能面临更长时间的审查甚至无限期搁置。
---
### 4. **技术与协调难题加剧矛盾**
- 四期规划涉及跨市线路(如17号线连接西安与渭南),需协调多部门和地方政府,但此类协调往往因利益冲突而陷入僵局。例如,咸阳14号线支线被剔除的案例表明,规划中的争议线路可能因地方协调失败而被迫取消,导致整体方案难以推进。
- 此外,西安地铁三期尚未完全建成,运营与建设并行可能导致管理能力透支,进一步削弱四期规划的可行性。
---
### 5. **舆论与公众质疑的反噬作用**
- 社会舆论对地铁四期的质疑日益增多。部分市民和网友指出,现有郊区线路利用率低下,四期规划中“锦上添花”的线路(如远郊延伸段)可能加剧资源浪费。这种舆论压力可能倒逼政策部门重新评估规划的合理性,甚至暂停审批以回应公众关切。
---
### 结论:多重矛盾叠加,批复可能性趋近于零
尽管西安官方持续推动四期规划,但**客流量不足、财政风险、政策收紧、审批流程反复、协调难题及公众质疑**等多重矛盾已形成系统性阻碍。历史案例(如咸阳支线被剔除)和政策趋势表明,四期规划若坚持原有规模和线路,大概率会因“不符合审批标准”而被无限期搁置,最终可能以大幅缩减或彻底否决告终。因此,其“永远不会批复”的结论具有充分的现实依据。
太可笑了,ai不是这么用的 |
|